本書圍繞馬克思哲學的當代意義這一主題,把馬克思哲學置于馬克思主義哲學史、西方哲學史、現(xiàn)代西方哲學這一宏大背景中,從理論與文本、理論與歷史、理論與現(xiàn)實這三個維度展開了對馬克思哲學的新解讀。本書首次明確提出并深入論證馬克思的哲學是實踐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高度統(tǒng)一,是形而上學批判、意識形態(tài)批判和資本批判的高
重視哲學社會科學是中國共產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建構,扎根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史進程。本書對1919—1949年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社會科學體系建構的時代背景、主要平臺,國共兩黨對于學術話語權的爭奪,哲學社會科學各學科發(fā)展的主要歷程及深遠歷史影響等進行了詳細探討,深入剖析該時
《大眾哲學》是艾思奇20世紀30年代為通俗宣傳馬克思主義哲學而寫的優(yōu)秀著作。作者以通俗淺易的語言、生動的案例,對哲學與日常生活的關系,什么是哲學,唯心論、二元論和唯物論,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規(guī)律及主要范疇等問題進行了全面系統(tǒng)的介紹闡釋。寫法推陳出新,開時代之風氣,使哲學與日常生活相結合,貼近普通民眾。本
本書結合當代中國及世界現(xiàn)實,闡釋了唯物史觀、剩余價值和階級斗爭等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全書共三章,內容包括:“讀懂馬克思其人:青春正好初心不移”“讀懂馬克思之著作:青春偉力源于人民”“讀懂馬克思之精神:青春為國奮進未來”。
本書以拉法格的一生為主線,結合法國經(jīng)濟文化落后的歷史背景,全面梳理了拉法格馬克思主義觀的發(fā)展脈絡和演變軌跡。通過對拉法格馬克思主義觀所經(jīng)歷的四個階段進行整體考察,展現(xiàn)其思想變化的全貌;嘗試立足馬克思主義哲學視角,從本體論、實踐論、價值論的角度探討拉法格馬克思主義觀的深刻內涵;在此基礎上,力圖澄清西方學者長期以來對拉法格
本書稿為作者精心選擇已發(fā)表過的論文42篇,發(fā)表時間為1987年至2019年。論文都是在國內正式出版的刊物公開發(fā)表的,多篇論文被《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中國社會科學文摘》《新華文摘》等全文轉載或觀點摘編,在國內學術界產生重要影響,F(xiàn)將其分類集結成冊,對我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提供重要參考。
本書收錄作者近20年的學術論文21篇,分為3個部分。第一部分從哲學基礎上論述馬克思哲學的當代性質。第二部分從馬克思的哲學革命出發(fā),指證馬克思的整個學說以社會-歷史的現(xiàn)實為主導定向。第三部分試圖從馬克思的現(xiàn)實立場出發(fā),積極地面對并思考處于當代世界進程中的中國道路及其重大問題,包括中國社會的性質與變遷,當今中國的歷史性實踐
本書是對該《提綱》以上內容的進一步闡發(fā),以“如何觀世界”為題,通過如何觀客觀世界金額現(xiàn)實世界、如何觀宗教世界和觀念世界、如何觀人的本質、如何觀社會及社會生活、如何證明人的思維的真理性以及如何從解釋世界走向改變世界等五大部分,構成一個明晰的邏輯線索,即在認識世界、認識人、認識社會的基礎上,依靠人的實踐活動改變世界。本書力
本書立足于當代實踐、科學和哲學的特殊性質和基本特征,著力探索當代實踐、科學和哲學的形成和發(fā)展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當代發(fā)展之間的關系,并因此把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論域不僅指向當代實踐、科學和哲學,而且也指向馬克思主義哲學自身。一方面,作者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為指導來?
歷史決定論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和核心內容,馬克思的《資本論》及其手稿則蘊含了極為豐富而具體的歷史決定論思想。以《資本論》及其手稿為語境,結合經(jīng)濟學、政治學、歷史學和社會學等具體學科的相關研究成果,本書闡釋了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jīng)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規(guī)律,以及由此決定的五種社會形態(tài)演進規(guī)律及其方法論意蘊;闡釋了內在于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