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雨滿天 維摩說法(下)
本書是中國古代思想文化典籍整理點校讀本,為普陀山佛學叢書的一種,由中國佛學院普陀山學院策劃推出。《大乘起信論》對中國佛教自身宗派影響甚大,憨山德清以華嚴宗法藏疏本為主,先進行刪略,突出要義,成《疏略》;再以自身知見融貫各宗思想,形成一個新的詮釋,名《直解》。兩書不僅是《大乘起信論》的著名注釋成果,也是研究憨山德清思想的
本書是中國古代思想文化典籍整理點校讀本,為普陀山佛學叢書的一種,由中國佛學院普陀山學院策劃推出!督饎偨(jīng)》《心經(jīng)》是佛教空宗核心經(jīng)典,《肇論》則是空宗著名譯師鳩摩羅什弟子僧肇的代表作品。撰者憨山德清立足禪宗思想,同時融匯禪、教,對三種空宗經(jīng)典進行了深入發(fā)掘與闡釋,是研究憨山德清思想的重要文獻。
黃寶生先生的《梵漢對勘妙法蓮華經(jīng)》是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成果梵漢佛經(jīng)對勘叢書中的一本!睹罘ㄉ徣A經(jīng)》是中國佛教的核心經(jīng)典,在漢傳佛教體系中地位重要。首先,本書依據(jù)梵語原文作出了準確而流暢的現(xiàn)代漢語譯文。其次,本書列出古代漢譯,依據(jù)梵語原文的語意,并照顧到古代漢語的表達方式,重新標點古代譯本。第三,一方面依據(jù)多個梵文本和
《經(jīng)典成立史》是水野先生晚年著成的一部厚積薄發(fā)的普及性佛學讀物,以平易的語言敘述了佛教經(jīng)典跌宕起伏的成立和傳播的歷史。作者傾畢生學養(yǎng),就世人關心的佛教經(jīng)典的幾大主題原始佛教經(jīng)典的起源、大乘是否為佛說、佛說的標準、經(jīng)典真?zhèn)蔚呐卸ǖ鹊,做了?nèi)容詳實而條理分明的探討。以寬闊的視野,生動再現(xiàn)了兩千多年來,在東方的廣袤大地上所發(fā)
開篇作者以博大恢弘的視角,全方位追溯了中華文明五千年的歷史淵源與輝煌,以及中華文明的古老智慧所具有的當代意義。 “五心修養(yǎng)”是將人之習氣分為地、水、火、風、空五類,從而對應地、水、火、風、空五種修養(yǎng)法,是“中國禪”修養(yǎng)者的共修法。 其實質是通過六根清凈法凈化身心,借用禪法之力幫助初修者卸載冗繁的舊有程序,重啟生命自
本書由6篇論文組成,論文作者都是西方著名的佛教研究者,本書被譽為西方佛教研究的*部批評史,它的出版將為中國的佛教研究提供一種參照,有助于中國的佛教研究發(fā)出自己的聲音。
本書為張廣文先生平日里臨摹與創(chuàng)作的上百幅書法作品全書約18個印張,內(nèi)文部分包括篆刻作品數(shù)十幅,結構新穎,其中無論是書法作品還是篆刻作品均配有釋文,作品有一定藝術水平每幅作品都是張老師對書法藝術執(zhí)著追求多年心血總結參臨的結晶。
王弘愿是近代著名的居士和密宗復興的主要人物。本年譜將王弘愿的生平置于潮汕地區(qū)的背景、近代中國佛教變遷背景和近代救國思潮背景下
本書全面梳理了儒釋道三教的歷史根源與發(fā)展,為理解三教的歷史功能提供有力的闡釋,亦有助于讀者理解中國歷史時期的政治發(fā)展、思想變遷、社會進程及中國人的生命觀。作者認為,道教、佛教雖然術不同,但宗旨一樣,視生命為神圣,是一種生命宗教,而儒教更多地討論政治起源、政治結構和政治道德,是一種政治宗教。生命宗教和政治宗教代表了人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