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清晰生動的文風和大量的例證,呈現(xiàn)了現(xiàn)象學領域的主要學說。它考察了知覺、圖像、想象、記憶和指涉等現(xiàn)象,并展示了人類思考是如何從經(jīng)驗中生發(fā)出來的。這本書還探討了個人身份同一性在時間中的確立,并討論了哲學的本質(zhì)。除了對符合論的真理觀提出了一個新闡釋,本書作者還解釋了現(xiàn)象學是如何與現(xiàn)代和后現(xiàn)代的思考形態(tài)分別有所區(qū)分的。
在奧古斯丁卷軼浩繁的著述中,《論音樂》肯定是一部非常獨特的作品。與《論教師》和《論辯證法》相同,《論音樂》是奧古斯丁博雅藝術叢書的一部作品,在書中,奧古斯丁討論了音樂的組織、音樂和詩歌的關系、詩歌的格律,討論音樂、詩歌與數(shù)的關系、數(shù)與基督內(nèi)在之光的聯(lián)結、基督內(nèi)在之光在普遍知識里面的顯現(xiàn)形式、音樂的宇宙論特征和宇宙性基督
本書作者介紹了現(xiàn)代視域下的19位思想大家,討論工具理性的利弊,如何面對虛無主義,消費主義對人的異化,財富分配的公平正義和全球化等議題。
本書是按照哈貝馬斯闡述的“對話差異的建筑術”(ArchitektonikderDiskursdifferenzierung)這一內(nèi)在邏輯來闡發(fā)其法哲學,把他重建法的規(guī)范性基礎的整體思路重構為三個方面:第一,哈貝馬斯對法的有效性問題的討論首先是從他對批判理論的反思和對法律社會學的批判開始的,他指認批判理低估了民主傳統(tǒng),批
從與蘇格拉底的經(jīng)典對話到關于《理想國》的完整論述,特倫斯·埃爾文追溯了柏拉圖道德哲學的發(fā)展歷程,并詳盡考察了柏拉圖對于“我們應當如何生活”這個問題所做的回答。無論是柏拉圖的美德觀念,他對美德和幸福之關系所持有的見解,還是柏拉圖關于知識、信念和探究的理念,都在書中得到了討論。本書對近年來在柏拉圖倫理學研究領域的主要問題和
《理想國》是柏拉圖的一部重要對話錄、一部典型的大綜合的著作,以蘇格拉底與友人交談辯論的形式,描繪了一個以實現(xiàn)正義為目標的理想國家藍圖。書中涉及哲學、政治、倫理、教育、心理、社會、家庭、宗教、藝術等諸多問題,而且語言頗富文學色彩,充滿了思辨哲理。圍繞如何實現(xiàn)多數(shù)人的*大幸福這一問題,討論絲絲入扣而親切有趣,細細品味,余香
本書是對西方近代哲學創(chuàng)始人、理性主義哲學代表人物笛卡爾的哲學進行全面系統(tǒng)研究的一本學術力作。作者對笛卡爾從書的世界到讀世界之書的人生經(jīng)歷、對人類知識之樹的構想和學術著述活動都做了詳盡的介紹,對笛卡爾的普遍懷疑和方法論體系、“我思故我在”和主體哲學的確立、天賦觀念論、和理性主義的基本原則、對上帝存在和外物存在的證明、心身
在這部曉暢又有深意的書里,約翰·加斯金引領讀者一道思考古典世界中的文化、自然、生命、死亡等問題,并為現(xiàn)代讀者擇取富有生趣之處。加斯金的故事始于荷馬時代的希臘,直至基督教禁止異教崇拜的公元391年,文中點綴風趣的插畫和圖表。書后附有地名辭典,羅列相關的知名景點、居民和思想,尤其適合作為希臘古典遺跡的旅游攻略
叔本華是德國哲學家,他創(chuàng)立了意志哲學,第一個公開反對理性主義哲學并開創(chuàng)了非理性主義哲學的先河。他認為生命意志是主宰世界運作的力量,世界的本源是意志,世界只是意志的表象。物理學家埃爾溫·薛定諤說過,叔本華是西方最偉大的學者。《叔本華論生存與痛苦》選自叔本華的后期著作《附錄和補遺》和《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
“人的自然善好”概括了本書的主題。盧梭著作涉及題材極為廣泛,形式多樣,不同著作乍看之下相互矛盾。一直以來,盧梭著作的統(tǒng)一性問題是學界討論的重要主題之一。在這本著作中,作者梅爾澤立足于盧梭本人的論述,亦即“人就其自然而言是善好的,只是社會使他變壞”,致力于論證盧梭著作是統(tǒng)一的。首先,作者論述了蘊含在盧梭著作中的根本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