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書針對當前我國文化體制改革進程中文化藝術組織所面臨的資金籌款議題為主要研究內容。該書首先介紹了具有中國特色化的文化體制改革進程對于文化藝術組織資金環(huán)境的重要影響和變化,特別是對于脫離國家政府財政資金直接支持的文化藝術組織進行了深刻的論述;其次該書從文化藝術組織籌款一般原理入手,對于公益性文化藝術組織的籌款計劃和戰(zhàn)略管
本書立足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代條件,對文化自信理論進行多維度分析:重點從價值維度、歷史維度、整體性維度和心理維度對文化自信進行展開,在文化的演進過程中深刻理解其獨特魅力和文化基因傳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對文化自信與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整體上進行較為深入地研究,不僅在“文化自信”與其他三個自信維度進行分析,深刻
本書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四川大學中國俗文化研究所編纂的系列論文集,收錄了當代學者運用現(xiàn)代科學精神研究中國俗文化的最新成果。本輯分為敦煌變文校注、俗文學研究、俗信仰研究、俗文獻研究、學人治學、新書評介六大部分,涉及文學、史學、哲學、宗教學、訓詁學、版本學、音韻學、考古學、民俗學等多個學科,本輯收錄了《妙法蓮華
本書為研究過云樓與江南文化的論文集。2021年底,由蘇州市檔案館主辦的“過云樓與江南文化”學術研討會在蘇州召開,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黃愛平、南京大學教授范金民、復旦大學教授馮賢亮等十數位專家學者撰寫會議論文并分享。本書輯錄了其中近20位作者的論文公開出版以饗讀者,其中或聚焦過云樓主的仕宦生涯,或闡述過云樓藏品的淵源流變,或
本書由省文化廳、甘孜州文旅局、成都紡織高等?茖W校、色達縣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專家和學者精心編寫而成,是非物質文化普及讀物,按照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分類名錄,對色達申報獲批的8類3級(國家級、省級、州級),擁有項目和傳承人的21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一進行了詳細介紹,具體包括格薩(斯)爾、阿古登巴的故事、藏族民間諺語等。本書對每
這是一本講述地方文化的地方文集!队〗幕瘜в[》收集整理了貴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歷史上出現(xiàn)的優(yōu)秀文化事項,收錄時間上至殷商,下迄當代(2022年),跨度達三千多年,并按年代先后順序(編年體)編排,略古詳今,全面展現(xiàn)了印江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tǒng)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guī)范、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整部導覽分
這是一本地方歷史文化讀本。本書收錄了反映浙江省麗水市青田地區(qū)風土人情的文章。全書分為“鄉(xiāng)土篇”“鄉(xiāng)風”“鄉(xiāng)親”“鄉(xiāng)事”四個篇章,所記錄的“記憶”來源廣泛,有年屆九旬的耄耋老人,也有90后的青年,他們的回憶,構成了青田地區(qū)完整而豐富的人文畫卷。本書旨在記錄青田鄉(xiāng)村地區(qū)已經消失或正在面臨消失的風俗人情,保存住這些青田人民共
本書為八卷本《松江人文大辭典》之一種,以松江地區(qū)的戲曲、音樂舞蹈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主題,全書收詞1000余條。正文采用辭典釋文形式,全面介紹松江地區(qū)的戲劇、曲藝、音樂、舞蹈的發(fā)展歷史,系統(tǒng)介紹流行于松江地區(qū)的劇種、農民書及各類民間歌舞形式,以及當代松江戲曲、音舞團體及重要活動、所獲榮譽等。詳細介紹松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
本書為灤州市撤縣建市以來的第一部文化志書,上迄舊石器時代,下至公元2021年,特別之處有所延伸。本志共分18編、76章、257節(jié)、896目及一些分目,并配有新舊圖片、序言、凡例、附錄、后記和鏈接等,共124萬字!稙粗菸幕尽肥且徊看笪幕镜母窬郑緝热莶⒉痪窒抻谖穆镁直旧硭犘姓秶凸芾頇嘞,除涉及教育、廣播、電
本書稿由大理白族自治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編,屬于“大理文化生態(tài)保護實驗區(qū)叢書”。截至2020年12月底,大理州共有四級非遺代表性項目719項,其中國家級18項,省級57項,州級197項,縣(市)級447項,2020年4月至2021年11月,大理州文化和旅游局、大理廣播電視臺聯(lián)合主辦播出《非遺大理行》(第一季)5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