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是好日,時時是好時,今天我很好啊,明天依舊會這樣。 這是一本名家散文合集,汪曾祺、梁實秋、周作人、魯迅、老舍等,華語文壇13位大師在這本書里談食物,談因食物而延及的故鄉(xiāng)、父母、朋友,傷痛、情感、經(jīng)歷,讀來既令人垂涎欲滴,也讓人一品游子的孤獨、親情的可貴、人事的無常、人間的美好……最終心靈
《莫向外求,但從心覓》是一本李叔同的文章精選集,收錄了他各個時期寫作或選定的文章或語句,包括《斷食日志》《我在西湖出家的經(jīng)過》《改過實驗談》等,在這些文章中,他詳細回憶了自己的家庭背景、求學經(jīng)歷、藝術(shù)創(chuàng)作、教育事業(yè)、佛學修行等重要階段,對人生經(jīng)歷、出家原因、藝術(shù)鑒賞、治學悟道、佛學修養(yǎng)娓娓道來,看見金剛怒目,看見人生正
1.《夜深人靜是自由,天亮以后是生活》是一部文學大家散文精選集,是史鐵生、汪曾祺、豐子愷、老舍、蕭紅、廬隱等20位名家寫給當代人的勇氣之書。 成年人的世界里,白天各有各的光鮮,晚上各有各的心酸,為了生活,為了碎銀幾兩,為了三餐溫飽,終日奔波勞碌。躲不過,也逃不掉,但即便身體負重前行,我們?nèi)匀挥徐`魂自由的權(quán)利,也能夠擁有
人生是干枯,茶如秋水盈澗。 世道是炎熱,茶如清風拂面。 本書是著名作家潘向黎的一部生活美學隨筆,以茶著筆,寫與茶相關(guān)的人與事,詩與史,器與道。全書分為茶識茶名茶道茶詩茶人茶具六個部分,作者將茶融入中國傳統(tǒng)文化,從不同角度向我們普及茶文化;將茶融入現(xiàn)實生活,由茶及人,由茶及物,由茶及人生,在充滿濃郁情感的文字中向我們講
本書為澎湃新聞夜讀欄目文章精選集。澎湃新聞夜讀欄目于2019年初正式開設(shè),至今已發(fā)表文章1300多篇,150余萬字,不同于傳統(tǒng)的新聞評論,澎湃夜讀用文學化、情感化的筆觸呈現(xiàn)世界復(fù)雜、人生坎坷、命運沉浮,讓讀者站在更宏大高遠的視野去審視和思考,讓人們更有力氣和勇氣去過好生活、熱愛生活。此次從中精選100篇,分為四輯,從吾
詩歌也有真相要講,那就是語言的真相。詩人要挖掘語言的各種材料,各種潛質(zhì),各種可能性, 他要向讀者報道語言內(nèi)部的運作,語言內(nèi)部的矛盾和沖突,語言內(nèi)部的冒險、拯救、死里逃生的故事。
我以為古代小說、特別是經(jīng)典作品的語言,是漢語文學語言的精華,至今仍富于不可替代的表現(xiàn)力與藝術(shù)感染力,它與我們當下的語言并沒有隔閡。古今的融合,也許可以讓我們的語言變得更加機巧,更有底蘊。 《請君出甕》是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劉勇強先生的一部新人文小品小說集,收錄了近五十篇取材于古代典籍和文獻資料的小說。書中著意化用古代小
1939年8月1940年2月間,梁思成領(lǐng)導(dǎo)的中國營造學社在四川、西康走訪了35個縣市,拍下3100多張照片,這就是營造學社川康古建筑調(diào)查,也是營造學社歷時最久的一次調(diào)查,共173天,卻一直鮮為人知。 本書沿著當年營造學社川康古建筑調(diào)查路線,重走考察之路,將營造學社的調(diào)查對象一一考證,重現(xiàn)當年梁思成與他的同伴們的考察經(jīng)歷
一部關(guān)于蘇東坡生平與美食淵源的作品,以蘇東坡關(guān)于美食的詩文記錄為線索,循著他為官、游歷的足跡,從美食角度還原作為吃貨的蘇東坡的一生。 從眉州到黃州、惠州等地,從豬肉、河豚到荔枝、羊蝎子……通過蘇東坡在30多地所遇、所嘗的70余種食物,勾勒出一條蘇式美食路線,從中窺探蘇東坡如何把眼前的茍且變成
愛哭的劉備,持羽毛扇的諸葛亮,偶像派的趙云、老謀深算的司馬懿……這些經(jīng)典甚至刻板的形象,其實是被立場不同的史家、文采飛揚的文人、情感樸素的百姓共同塑造出來的。這些真實歷史人物的臉上,被涂抹了一層又一層個人與時代的色彩。 本書是將這一層又一層色彩卸去,還原三國歷史人物本來的面貌。全書以英雄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