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尼采晚年代表作之一。由兩個篇幅較小的部分組成!锻吒窦{事件:尼采反瓦格納》一書對瓦格納的批判,標志著尼采與德國著名作曲家的決裂。在哲學家看來,瓦格納過多地參與了“民意”運動和反猶太主義運動。尼采指責瓦格納只是影響歐洲的一種“疾病”——虛無主義的癥狀。尼采在《瓦格納事件:尼采反瓦格納》中預見到了他對藝術(shù)本質(zhì)的一些思
為什么要收錄這些幾乎長達二十年的訪談文字?有時候,一些發(fā)聲持續(xù)了如此長的時間以至于我們不知道它們是否仍然是戰(zhàn)爭的一部分,或是已經(jīng)和解。誠然,哲學與對時代的憤怒不可分離,但它同樣也給我們帶來了安寧。哲學不是一種強權(quán)。宗教、國家、資本主義、科學、法律、輿論、電視這些都是強權(quán),但哲學不是。哲學內(nèi)部會有大的戰(zhàn)役(觀念論與實在論
本書是尼采的重要作品之一。《朝霞》1881年問世,1887年新版并附有一篇前言,它在著作史上位于《人性的,太人性的》第二部分(1880)與《快樂的科學》(1882)之間。《朝霞》分為五卷,每卷分為長短不同的節(jié),少只有一兩行,多則一兩頁,甚至偶爾長達三頁以上。該書比較詳細的部分,特別是前三卷,有點像隨筆式的短文,其思想素
當代學者傾向于將加繆視為一名“現(xiàn)代人”。但加繆曾經(jīng)說過,對他個人而言,希臘才是西方名副其實的唯*選擇,只有希臘化時期的思想才擁有一套完全不受傳統(tǒng)束縛的體系。加繆認為,同樣生活在歷史的轉(zhuǎn)折點上,當代人應該重新審視最初在古希臘哲學和基督教思想中表達過的問題,因為它們反映出在轉(zhuǎn)折時期,人類生活應該如何在政治、宗教、科學和哲學
本書是尼采的重要作品之一。在本書中,作者針對的不是充斥著世界的許多偶像,而是人被不公正地和并非為了他們自己的幸福犧牲給他的偶像。其中“格言與箭”針對的是認識論、道德和心理學之基本準則形式中的偶像,針對的是這些基本準則那長久的效用或者甚至宗教上得到認證的莊嚴,還有讓那些偶像成為不可侵犯的原則,亦即被人不假思索地接受的公利
★《善惡的彼岸,一種未來的哲學序曲》于1886年第一次出版。在本書中弗里德里希•尼采試圖界定“善”與“惡”兩個相對的概念,并由此來區(qū)分道德與非道德的判斷標準,進而構(gòu)建一個全新的道德體系。 ★他創(chuàng)作本書是為后面一部偉大的哲學著作做準備,《善惡的彼岸》可以說是尼采在建立一種全新道德體系中做出的一個重要貢獻,也
《社會契約論》是盧梭重要的政治著作,它探討的是政治權(quán)利的原理,它通過把社會和國家看作人們之間訂立契約的結(jié)果,主旨是為人民民主主權(quán)的建立奠定理論基礎。它正確回答了歷史進程提出的問題:法國命運的航船駛向何方。他的問世,是時代的需要,是人類社會向前進步的產(chǎn)物;《社會契約論》的核心思想是合法的國家必須根據(jù)普遍意志來進行管理”代
此書提出了關(guān)于柏拉圖早期對話中論證與探究方法的新見解。傳統(tǒng)對于早期對話的研究主要關(guān)注于柏拉圖的定義法,并且認為柏拉圖論證法的背后是一種特殊的理論知識,而VasilisPolitis批駁了上述觀點,指出這些對話本質(zhì)上是借助于難題與問難的探究方法,包含了懷疑論與反懷疑論的維度。他承認柏拉圖之所以使用定義法并尋求本質(zhì),都是為
本書是法國著名思想家、作家喬治·巴塔耶的一部理論著作。笑聲總是與愛欲的歡愉相聯(lián),而淚水是死亡的符號。在這本奇特的作品中,巴塔耶延續(xù)并發(fā)展了他在《情色論》與《拉斯科或藝術(shù)的誕生》中的主題,再一次潛進了人類存在基底的迷宮之中,在意識背面的無邊黑暗中探索著情色、死亡、僭越和神圣的真理。 作為“愛欲與死亡的大
本刊以西方古典學尤其是古典語文學為根基,旨在展示最新的西方古典學術(shù)研究,致力于充分體現(xiàn)歐美主要學術(shù)傳統(tǒng)的多樣性,而非倡導一家之言,絕不囿于門戶之見。為了最大可能地拓展期刊的作者群和受眾面,學術(shù)論文或以中文或以英文刊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