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幣文化》一書主要分為四個部分。重點包括:帶領讀者走進國家寶藏(啟蒙奠基)金銀紀念幣,了解項目背后的故事。吉祥文化系列金銀紀念幣自2015年以來已發(fā)行9組。該項目不斷嘗試新主題詞、新規(guī)格、新形制、新工藝和新的設計理念,打造豐富多彩的系列產(chǎn)品,吸引了眾多集藏者的關注,成為適合收藏、禮贈的重要紀念幣品種之一。本輯對2
《中國博物館全書第一輯》(全10冊)以其清晰合理的框架結構和規(guī)范統(tǒng)一的格式,為讀者提供了卓越的閱讀體驗。每館獨立成冊的設計既保證了整體性的連貫,又便于讀者根據(jù)個人興趣選擇閱讀。書中的圖片和文字布局整潔美觀,語言專業(yè)且富有生動性,既準確傳達了文物知識,又讓閱讀過程充滿趣味。這套書集藝術欣賞、知識普及和歷史文化研究于一體,
聊聊,就好了
艾爾米塔什博物館,擁有包含冬宮在內的宏偉建筑群,又稱冬宮博物館。該館始于1764年,原為俄國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收藏藝術品的隱宮,1852年作為博物館對公眾開放。其館藏浩瀚,藏品超300萬件,不僅有來自俄羅斯本土的文物珍寶,亦有大量來自世界各地不同文化區(qū)域的歷史遺珍,更有達·芬奇、拉斐爾、倫勃朗、提香、凡&
大英博物館,是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藏品最多的博物館之一,1759年起正式對公眾開放,是一座歷史悠久、規(guī)模宏偉的著名博物館。大英博物館目前擁有藏品1300多萬件,由于空間上的限制,大量藏品未能公開展出。書中精心挑選大英博物館中20多個主題展區(qū)的近200件藏品,以圖文結合的方式進行深入淺出的講解。這其中,有舉世聞名的鎮(zhèn)館之寶,
本書為博物館新知的第一輯。書中分析了常規(guī)博物館時空敘事方式的來源,以及數(shù)字時代人們認知方式的改變,進而指出數(shù)字博物館在講好中國故事上的獨特價值。書中特別強調了實體博物館的精神價值和塑造文化認同的重要性,提出線上、線下互動的中國博物館融媒體展覽新模式,因而融媒體時代的中國博物館將成為講好中國故事、展示中國成就、體驗中國文
本書旨在探討博物館文獻資料工作的重要性、面臨的挑戰(zhàn)以及應對策略。通過對博物館文獻資料的收集、整理、保護和利用等方面的分析,提出了加強文獻資料管理、提高工作人員素質、加強數(shù)字化建設等建議,以提高博物館文獻資料的管理和利用水平。本書通過四個方面闡述博物館文獻資料工作的重要性,也闡述了博物館文獻資料工作在新時代環(huán)境下的挑戰(zhàn),
《博物館策展手冊》是一本極為實用的參考書,專為從事各類傳統(tǒng)和新興藝術(包括美術,裝飾藝術,社會歷史,人種學和考古學收藏)的專業(yè)人士使用,并探討了策展人在畫廊或博物館等展覽和收藏機構內的核心工作,以及相關組織的機構設置和主要功能。尼古拉·皮克林(NicolaPickering)介紹了當前最新的物質文化研究成果,以及博物館
《瓜飯樓外集》計15卷,主要收錄馮其庸先生為研究學術問題所搜集的有關歷史文物、文獻和作實地調查時所拍攝的歷史遺跡和史料照片,及馮先生所收藏的珍貴文物(戰(zhàn)國至明清)、名家翰墨、師友信札、近現(xiàn)代名家篆刻,以及作者幾十年創(chuàng)作的書畫作品等,是馮先生在文章以外的另一類學術與藝術的綜合,有著珍貴的史料價值和認識價值。本書為《瓜飯樓
本作嘗試將元明時期的私人書畫收藏對中國古代繪畫史產(chǎn)生影響的方式進行梳理,將對這一時期繪畫史的研究置于社會學研究的背景之下進行考察。借助“宏觀類型劃分與微觀個案分析相結合”與“文獻引用與作品分析相結合”兩種手法,本文力求在斷代研究的大背景下,超越某一個別人物、事件的具體情況,側重于對影響方式的分類歸納。通過對元明四百年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