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寓”是人類歷史上常見的生存狀態(tài),也是一種值得關注的文化現(xiàn)象。作為精神文化產品的主要創(chuàng)作者,中國古代士人出于種種原因,常常不得不進行千里迢迢的流浪和遷移。當他們歷經(jīng)數(shù)月甚至數(shù)年的旅途艱辛,見識到迥異于家鄉(xiāng)的風物景觀和社會習俗時,其內心產生的震蕩是巨大和深刻的。在自然環(huán)境、生存狀態(tài)驟變的雙重壓力下,他們創(chuàng)造了大量的文化
"漢代最重要的文體是賦,唐代最重要的文體是詩。從賦中心到詩中心,處在漢唐之間的魏晉南北朝文學史演進經(jīng)歷了怎樣的演變和轉折?本書立足于文學內部,從文體的角度來審視這一問題。全書以詩賦二體文學為中心,以“文體秩序”(即詩賦間之關系與地位)與“文體生命”(即詩、賦在不同時期的發(fā)展狀態(tài))為視角,全面梳理魏晉南北朝詩賦的相關問題
1765年,深感于唐詩家塾課本之匱乏,清人孫洙(蘅塘退士)從膾炙人口的唐詩中選出內容詩藝俱佳的三百一十首,編成了《唐詩三百首》,從此俾童習之,白首莫廢,流傳至今!短圃娙偈兹狻肥菍(jīng)典唐詩選本《唐詩三百首》的深度品讀,從注釋、語譯、賞析三個角度,結合詩史的背景和對讀的方法,將看似渾然天成的篇章拆分細讀。解讀人趙昌平
《少年讀紅樓》系列是語言藝術家錢兒爸精心耕耘,融入大量心血的重磅作品。在尊重原著的基礎上,通過精彩的對比分析,將作品中千人千面的人物、復雜多面的社會百態(tài)活靈活現(xiàn)地展現(xiàn)在小讀者眼前,讓孩子不僅能了解到原著中精彩的故事場景、鮮明的人物個性,而且能逐步體會到命運與時代糾葛的悲劇色彩,進而真正愛上這部中國古典文學的巔峰之作。第
自漢代至近代,中國婦女的著作共4000馀種。而在有清一代,婦女作家即達3500馀人。在這3500馀人中,至今確知有集子存世者,就至少有1000馀人。這個數(shù)量,足以讓我們對清代女性的文學創(chuàng)作給予充分的關注。和前代相比,清代閨秀詩詞作家的創(chuàng)作境界更加開闊。在社會的各個層面,她們的作品都留下了痕跡,從而以千匯萬狀的姿態(tài),豐富
《格薩(斯)爾畫像與雕像研究》一書是內蒙古自治區(qū)搶救保護《格斯爾》工作課題“《格斯爾》叢書”之一,該項目主持人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巴雅爾圖。本書共分七個篇章。作者使用文獻考證和肖像藝術的比較研究方法,多角度探尋了多種“格薩(斯)爾”畫像、雕像、唐卡畫的藝術內涵和風格,還以附錄形式展示了國內外著名藝術家、
名著閱讀入門,采用簡單易懂的語言,生動講述水滸傳歷史故事。感受經(jīng)典魅力,輕松讓孩子愛上閱讀?ㄍ嬶L格,畫面Q萌可愛,色彩艷麗,層次豐富,人物形象親切生動,拉進與孩子的距離,提升孩子閱讀興趣。3D立體翻翻,全書包含近100個互動小機關,100厘米大拉頁,翻一翻,讀一讀,手腦互動,妙趣橫生、好玩好學、秒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