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主要內(nèi)容包括:地藏成為大愿菩薩的道路;金地藏來東土;紙墨傳頌地藏王——文學作品中的地藏;千姿百態(tài)地藏王——地藏菩薩的各種藝術表達;地藏精神世間傳——與地藏有關的民俗。
北朝佛教是佛教文化研究比較薄弱的環(huán)節(jié),《北朝佛教研究(第三屆河北禪宗文化論壇論文集)》(作者:黃夏年)探討了北朝時期鄴都(今安陽)地區(qū)的佛教文化,包括對佛圖澄、道安、鳩摩羅什、慧光等*名佛教人物研究,北方地區(qū)民族遷徙與佛教的關系,以及北朝佛教發(fā)展的模式與特點等。文集收入孫昌武、楊曾文、溫金玉、楊維中等學者的論文。
馬越、冬冰編的《禪智山光--揚州佛教文化遺產(chǎn)/世界的揚州文化遺產(chǎn)叢書》分揚州佛教文化發(fā)展史、佛教文化遺產(chǎn)、重要歷史人物三部分,利用文獻檢索、人物口述、記錄采訪等方式,廣泛征集和深入挖掘揚州佛教文化史上的豐富歷史資料,從歷史脈絡、現(xiàn)存遺跡、人物故事等方面,全面再現(xiàn)昔日揚州佛教繁榮的盛況。
《貧僧有話要說》是星云大師**推出的一本力作。年近九旬的星云大師以600多頁的篇幅向讀者展現(xiàn)了他傳奇的人生經(jīng)歷以及紛繁糾纏的眾生世相。星云大師從大陸到臺灣,運用各種藝文的方式、管理的智慧、國際化的策略,把人間佛教從無到有再到傳遍全世界的全部歷程,也是人間佛教百年歷史縮影。此外,他還改變了以往“不說也罷”的做法,直面各種
海賢老和尚,生于1900年,2013年往生。享年一百一十二歲。生前為河南省社旗縣來佛寺住持。海賢老和尚一生可謂是禪農(nóng)并重。禪農(nóng),就是指中國佛教禪宗寺院賴以生存的農(nóng)耕生活文化和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基礎。禪者把中國傳統(tǒng)價值觀中的勤勞、節(jié)儉的美德與其禪修思想和行為結合起來,形成了獨具中國特色的農(nóng)禪并重的禪修方式和生活方式,也發(fā)展出了具有
《寶性論》是《究竟一乘寶性論》的簡稱,又名《大乘無上續(xù)論》,為佛家重要論典,向來受漢藏各宗派佛學家重視。嘉曹·達瑪仁欽蘇州的《寶性論大疏(精)/佛學譯叢》中圍繞佛性如來藏宣講了七個內(nèi)容,漢土華嚴、天臺、禪宗(甚至律宗);藏地寧瑪派的大圓滿、薩迦派的道果、噶舉派的大手印,皆據(jù)如來藏思想而建立。
薩迦班智達根噶堅贊有名的四大著作之一《薩迦派三律儀論釋集》(亦稱《辨法與非法》)。本書系佛教徒們修行之精要,是講解別解脫戒、菩薩戒和密乘戒等三種戒律的經(jīng)典論著。尤其是對三律儀的實修方面稍有不同和錯誤之處進行了修正的一部優(yōu)秀著作。該部經(jīng)典由薩迦班智達寫于12世紀。迄今為止有很多人實修和詮釋該部,也還有珍貴無比的薩迦班智達
1486年出生、1542年圓寂的阿里班智達班瑪旺甲的事業(yè)本性成佛的外緣三律儀論說、外別解脫、內(nèi)菩提心、密乘律儀、三律儀論說修法、修成保護、損壞復修、一眾生三律儀論說修法等、三律儀論說釋解作、世界眼盟囊求壩讓霧等歷任的學者們的教言之一、三律儀論言與誓言論述等、所有搜集的有五本書,名之為《寧瑪派的三律儀論說》,匯聚三十九個
《佛教與中日兩國歷史文化》是作者楊曾文的學部委員文集。收集了作者從事宗教工作幾十年來,對宗教研究的重要成果,以及新的研究論文。書中共收集論文幾十篇,有設計中國佛教史史的,有涉及日本佛教史的,有中日文化交流的,有中國哲學史上人物的,有涉及日本佛教史上人物的?傊,這本書代表了作者研究佛教文化的高水準。
本書是學術類圖書。本書是*國佛教凈土宗第十三代祖師印光大師的著作全集。全書收錄印光大師在不同時期的書信、序跋、論文、詩歌等著作。全面體現(xiàn)了印光大師的佛學及儒學思想,是研究近代*國佛教文化的重要資料。全書分四個部分:《增廣文鈔》和《文鈔續(xù)編》由其本人在世時親自校訂出版。《文鈔三編》于1950年定稿,1990年出版,《文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