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里的中國史》涵蓋80首古詩詞。 朝代歷史上,跨越中國古代史,涵蓋上古、周朝、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篇、五代十國、宋朝、元朝、明朝、清朝,貫穿中國歷史5000年。 詩詞選篇上,一是選取各朝各代非常著名的、有代表性的詩詞,二是選取課本上出現過的作家的其他詩篇,這種選取方式符合新課標課內外閱讀有機結合的要求
本書是一本全面介紹古龍傳奇人生的人物傳記類圖書,它重點分析了古龍的武俠小說創(chuàng)作,詳細介紹了他的家庭背景,求學、工作經歷以及人際關系,生動再現了一位出類拔萃的武俠小說家、一位落拓不羈的浪子。 本書聚焦古龍創(chuàng)作于不同時期的武俠小說作品,解讀其寫作風格、寫作理念。他的武俠小說創(chuàng)作始終秉承求新求變的宗旨,不受傳統(tǒng)拘束,將中外經
《悲秋》作者為法國著名漢學家、翻譯家郁白,他翻譯過巴金的《憩園》、楊絳的《洗澡》!侗铩芬粫牧⒁庠醋宰髡吲c錢鍾書的私人談話,立意甚高。作者對我國漢唐兩個朝代以秋為題的一系列詩歌進行了研究。它借助中國古詩秋天形象的詩學分析,旨在對中國古代本體論作深入的哲學思考和追問,試圖揭示出中國思想的固有模式特征。
本書選擇不同歷史時期具有代表性的古代小說名作如《搜神記》《世說新語》《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金瓶梅》《聊齋志異》《紅樓夢》《儒林外史》等,闡釋其藝術成就和文化內涵,并從不同的視角,探討其對今人的啟示,如神話中對世界和人類起源的思考,志人小說中的人生態(tài)度,志怪小說對另外世界的想象,唐宋傳奇中的人生夢幻和感慨,《
碰撞與整合:文化學視域下的巴金及其小說研究
《瑤臺風露》是已知現存唯一的李白五言古詩選本,由鮑瑞駿、王鴻朗二人于晚清同治七年(1868)共同編選抄成,該書未經刊刻,現藏于四川江油李白紀念館。全書選詩共計179首,以古風、樂府為主,兼具其他各類題材,既能較好地呈現李白五言古詩的整體風貌,又能明確反映編選者鮑瑞駿與王鴻朗的選詩宗旨。書中有鮑瑞駿與王鴻朗二人的批語七百
本書是關于新時期散文理論流變研究的學術專著,內容涵蓋了當代散文理論艱難的探索及散文觀念變動的歷程,對于四十年來散文理論與觀念的契合與外溢做出了基于學理的勾勒,同時厘清了散文研究與散文理論之間的闕域。全書將當代散文理論演變的脈絡切分為1980年代、1990年代、21世紀以來這三個歷史階段,分別梳理并審視了每個歷史階段重要
俠,有殺身成仁者、除暴安良者、濟弱扶傾者;也有飛鷹走狗的惡少年、出手闊綽的土豪惡霸、剽劫殺掠的盜匪無賴。究竟歷史長河中,真正的俠,是不是如我們所向往的,是個正義的浪漫英雄?本書正是從歷史真實與文學解構兩方面,重新觀察各個時代中的俠,包括其性格特征、行為模式、形象塑造、與文士的交往、與政權的關系,以及俠文化在近現代的重塑
《西游記》是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古代神魔題材長篇章回小說的代表作,其成書情況復雜,思想內蘊深刻,人物形象生動。本書是從多個角度評說《西游記》的學術隨筆集。其中包括對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等形象的賞析,對《西游記》的創(chuàng)作本旨、藝術結構的探究,作者對《西游記》作者問題也發(fā)表了新見。承蒙陳熙中、陳洪、杜桂萍三位先生俯允
本書以短篇小說在文學與社會思潮中所彰顯出的文體功能為核心,分析、論證其功能背后所散發(fā)出的現代藝術精神,在文本與歷史之間,對20世紀中國小說的藝術形式與時代精神之間的互動生成關系進行了梳理和總結。 對短篇小說文體形式的考察,一方面可以全面地了解現代文學藝術發(fā)展進步的軌跡;另一方面也可以進步探測形式運用背后的思想史和精神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