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語境論(contextualism)研究認知問題是為了回答以什么樣的形式、基點或核心去重構認知哲學未來走向的重大理論問題。 《智能機自語境化認知模型建構認知的語境論研究》運用“假設—檢驗”研究策略,以人的自語境化認知過程為模板,用智能機驗證這種演化過程,獲得對“人類何以思維”這個問題的更加深刻的認識。 《智能機自
吉林大學哲學學科堅持不懈地進行哲學基礎理論研究,努力通過哲學基礎理論的研究來促進哲學的理論創(chuàng)新,并把理論創(chuàng)新的成果轉化為推動中國社會進步的“思想力”,形成了吉林大學哲學學科獨具特色的思想傳統(tǒng),在哲學基礎理論的一系列重要領域取得國內矚目的重大成果,對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fā)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結集出版《哲學基礎理論研究(第
西方馬克思主義哲學是20世紀西方哲學四大主潮之一。我國關于西方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研究與教學大體可以追溯到1981年佩里·安德森的《西方馬克思主義探討》中譯本出版以后。30年多來,經過幾代學者的辛勤耕耘,這門年輕的學科取得了迅速而長足的發(fā)展,已經成為一門名副其實的顯學。 近年來,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不斷發(fā)展,哲學專業(yè)本科生
這本哲學導航書面向那些對哲學感興趣的外行人,但對開始上哲學課程的大學生也頗有價值。在《DK目擊者文化指南哲學》里,你會發(fā)現一些人類所具有的顯著、令人費解、鼓舞人心,以及在一些情況下完全特有的想法。在古典主義時期由柏拉圖這位歷史上偉大的哲學家之一所提出來的一些問題,直至今日仍被哲學家們爭執(zhí)不休。
形而上學問題是西方哲學中的核心問題,深入研究形而上學問題無論對理解西方哲學還是對研究中國哲學以及當代中國哲學的學科建設都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本書以梳理形而上學的歷史演變?yōu)橹髦,概述了形而上學的概念、問題和歷史演變,分別討論了柏拉圖的形式論、亞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學、中世紀的形而上學、近代早期哲學中的形而上學、康德對形
傳統(tǒng)闡釋路線強調歷史唯物主義中人的物質性因素,忽視人的主觀能動性和歷史的主體性因素,西方馬克思主義強調歷史唯物主義中人的主體性因素,忽視人的物質性因素。從而,馬克思在歷史唯物主義中呈現的一個完整的、全面的、活生生的、具體的人被遮蔽了,“現實的個人”變成了一個被肢解了的抽象的人。實踐問題和理論問題促使我們要重視《德意志意
人是在思想中生存的,不同的思想方式引導不同的生存。作為西方哲學的次一級學科,形而上學涉及的就是我們的思想方式問題。比如,我們說,眼見為實;但是,我們如何談論那些不在感覺范圍內卻又和生存休戚相關的對象?有人說,你命中注定就是窮鬼,真的有命運嗎?憑什么來理解或否定命運?這里涉及了理解的工具問題。簡略來說,理解就是把那個需要
和諧社會,是且只能是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和諧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和諧社會,必須以完整、準確、系統(tǒng)的馬克思主義價值理論為指針,以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價值觀建設為先導,以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五位一體”建設為基礎。本論著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價值實踐,面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價值追求,以歷史唯物主義方法論為核心,綜合運用文
《張奎良文集》全書共十卷,文集為張奎良先生自1982年至今取得的各項成果,包括著作、已發(fā)表文章、講義、生活四個部分,各卷按照年代予以編輯。
《張奎良文集》現在編輯的5卷,收錄的是從1980年至2010年30年間的成果。1980年之前的成果,由于編輯主題的原因沒有收錄。第一卷收錄的是1980年至1988年期間公開出版的論文和論著,共計42.3萬字。從研究的主題看,主要是先生對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理解,包括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概念和范疇、唯物辯證法尤其是馬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