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陰荏苒,日月如梭,改革開放已走過了40個春秋。40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了改革開放的偉大革命,極大地激發(fā)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創(chuàng)造性,極大地解放和發(fā)展了社會生產力,極大地增強了社會發(fā)展活力。人民生活顯著改善,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際地位顯著提高。擺脫了貧困并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創(chuàng)造了人類歷史上驚天動地的
本書為教育部“高等師范教育面向21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計劃”的研究成果,原書名為《鄧小平理論概論》1999年出版,2002年榮獲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優(yōu)秀教材二等獎。2003年根據黨的十六大精神予以新編,書名更名為《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2007年獲吉林省普通高等學校優(yōu)秀教材一等獎。2008年根據黨的
《社會主義的航標燈》基于理論和生活實踐兩個維度,從“為什么、是什么、怎么辦”三個方面,全面、系統(tǒng)地闡釋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創(chuàng)建”如何緊緊圍繞十二個范疇——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展開,并結合具體的歷史的生活實踐說明,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為基礎,建設一種以中國化馬克思
2018年中國迎來改革開放40周年,這是總結經驗、繼續(xù)深化改革開放的重要時機。本書從歷史、成就和經驗等多個維度,對改革開放的偉大局面進行立體式呈現,全面展現改革開放40年歷程尤其是黨的十八以來的新成就,全面回答“為什么說改革開放偉大”這個重大問題。本書深入貫徹總書記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講話精神,充分展示了改革開放40年的
《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重大意義(黨員干部讀本)》收錄了人民日報等主流媒體發(fā)表的論述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重大意義的理論文章,包括天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顏曉峰的《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重大意義》、中央黨校教授嚴書翰的《準確把握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衛(wèi)興華的《正確看待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等
本書較全面系統(tǒng)地反映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主要內容、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全書語言活潑,寫作規(guī)范,條理清晰,表述準確,特色鮮明。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時代內涵和重大意義、*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內涵和歷史地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作了科學準確、全面系統(tǒng)、富有學理地闡述,并對三者的關系
本書是一本學術文集,收錄了《人民日報》《馬克思主義研究》《求是》等報刊上發(fā)表過的理論文章。書稿分專題對社會發(fā)展思想的基本問題、中國社會治理的新進展、社會治理的發(fā)展趨勢等問題進行了系統(tǒng)論述。有助于讀者全面深刻認識和理解社會建設思想。
書稿為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的結項成果,分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大眾認同基本要素及其論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大眾認同內在機理與基本遵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大眾認同基本現狀與特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大眾認同主要動因及障礙”“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大眾認同基本路徑”五章。書稿以訪談和調研問卷為基礎,對社會主義核心
未來30年,“和平與發(fā)展”仍然是時代主題,國際政治經濟格局深度調整,經濟長周期先降后升更迭變換,新科技產業(yè)革命孕育發(fā)展,民主政治實現形式再反思再探索,各國文化深度融合,社會發(fā)展秩序重構,都將給世界經濟社會發(fā)展和現代化演進注入新動力、帶來新挑戰(zhàn)。我國已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未來30年經濟社會發(fā)展內涵將發(fā)生深刻變化,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黨的十八大以來,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面對改革進人攻堅期和深水區(qū)的新形勢,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強烈的政治擔當,開啟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開創(chuàng)了黨和國家事業(yè)新局面。黨的十九大對我國發(fā)展提出了更高的奮斗目標,形成了從全面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