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內(nèi)容有:西河設(shè)教、弟子傳記、卜子文輯、西河后裔、重大考證、西河今吟等。
老子傳世作品《道德經(jīng)》(又稱《老子》《五千言》等),是全球文字出版發(fā)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1973年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了《帛書道德經(jīng)》,用篆書抄寫的名為甲本,用隸書抄寫的名為乙本。與今傳本《道德經(jīng)》相反,《帛書道德經(jīng)》為上篇《德經(jīng)》和下篇《道經(jīng)》,且末分章,《帛書道德經(jīng)》的甲、乙本在出土時均有部分殘缺。崇賢館整理版《
本書采用“大字”“白文”“豎版”“注音”的形式,對儒家學派的經(jīng)典著作《大學》《中庸》《論語》進行編排出版。
本書聚焦浙江儒學這一積淀豐厚的寶貴文化遺產(chǎn),是首次以通史的形式對浙江這塊歷史上儒學發(fā)展高地之薪火文脈的系統(tǒng)梳理和闡述。按浙江儒學不同發(fā)展時期分為五卷,具體為漢唐卷、宋元卷、明代卷、清代卷、近現(xiàn)代卷。
本書系儒學文獻大型叢書,旨在收集、整理、保存和傳播儒學文獻及其史料。所收典籍上起先秦,下迄清末,分為“經(jīng)解典”“義理典”“志傳典”三大類!爸緜鞯洹惫32種584卷,收錄了孔家家史、儒家禮儀、年譜、學案、總傳等著作。
本書系儒學文獻大型叢書,旨在收集、整理、保存和傳播儒學文獻及其史料。所收典籍上起先秦,下迄清末,分為“經(jīng)解典”“義理典”“志傳典”三大類。每種書的版本均精心選擇,標準是內(nèi)容齊全、文字清晰、版本價值高。“義理典”共38種,收錄了漢以來儒家學者闡釋儒學經(jīng)典的著作。
該書稿集中體現(xiàn)了作者近年來對易學典籍、易學文化的新詮釋、新認識,并論及中國歷史文化的其他重要方面,包括諸子思想和子學典籍、傳統(tǒng)災害治理和社會保障、地方史志和地域文化、歷史文化認同和中外文化交流等,力求從多元化的視角對中國易學發(fā)展和歷史文化演變進行深度思考、精準解讀,相信能夠有助于易學、史學、哲學、文獻學等領(lǐng)域的進一步深
本書分為“周易上經(jīng)”“周易下經(jīng)”“周易系辭傳”三部分,每部分都設(shè)有注解、譯文、爻意分析、可斷結(jié)果、自取之道等模塊。
1973年,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了兩千多年前陪葬埋入的帛書老子《道德經(jīng)》。1996年中華書局出版了《帛書老子校注》,其作風非常嚴謹,把真實文字整理呈現(xiàn)出來,與傳世本比對有700多處異化。因為一些文字被淘汰或者長期不用,變得晦澀難懂。當年整理《帛書老子》的專家多是道德經(jīng)領(lǐng)域的專家泰斗,因為長期受傳世本的浸淫,對異化字解注時
本書包括《大學》《中庸》是《禮記》中的兩篇!抖Y記》又名《小戴禮記》《小戴記》,成書于漢代,相傳為西漢禮學家戴圣所編!抖Y記》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選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洞髮W》提出了明德、親民、止于至善三綱領(lǐng),還提出了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八條目,因而具有由“內(nèi)圣”而“外王”的重要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