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分為三部分,中印海上交流專題;南亞政經/外交/安全;南亞書評。主要內容包括:中印海上交流史簡論、藍色經濟在中國的現狀及未來發(fā)展、氣候變化對中印海洋安全的影響等。
本書是南京大學亞太發(fā)展研究中心主辦的出版物之一,每年兩輯。選題內容涵蓋大亞太地區(qū)和相關全球性問題,包括政治、外交、安全、經濟、社會、歷史、文化等領域的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期刊形式以具有重大理論與現實意義的專題研究(包括主題筆談)為主,兼及調研報告、學術爭鳴、學術前沿譯介等,并倡導嚴謹求實的學風和清新自然的文風。當前國際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蘇萊曼立法”與奧斯曼帝國的制度構建、素丹體制下的中央政府與行政機構、奧斯曼帝國的兵制與軍事管理、素丹體制下的地方管理、“米勒(特)制”與少數民族管理、奧斯曼帝國的宗藩體制與邊疆治理、奧斯曼帝國的舊制度與新制度、奧斯曼帝國晚期的君主立憲制、奧斯曼帝國的政治制度及其影響分析。通過拓展研究領域,加深奧斯曼
印度國民志愿服務團是印度最大的右翼印度教民族主義組織,本書采取社會運動理論的分析視角,從政治機會、資源動員和框架建構三個維度切入,系統(tǒng)闡釋了1925年該組織成立以來對印度社會政治發(fā)展的深刻影響。
本書從社會學的觀點出發(fā),從5個方面來討論因疫情而加速的日本社會差距,包括:家庭格差——戰(zhàn)后型家庭的界限、教育格差——父母差距的再生產、工作格差——中流跌落的加速化等。
《東亞評論》(原《黃海學術論壇》)創(chuàng)建于2003年,由山東大學主辦,現由山東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承辦,為半年刊。本輯開設主編筆記、國際關系、國際政治、區(qū)域與國別、歷史與文化、經濟與合作、青年學人等專欄,刊登著名專家學者論文,同時為大學教師、科研人員和在讀博士生、碩士生提供成果發(fā)布園地。本刊面向國際問題研究,以東亞研究為重
十余年前,中東(西亞北非)相關國家發(fā)生社會動蕩,本書通過對該動蕩態(tài)勢演進情況進行簡要的概述性回顧,選取國際政治經濟學這一理論分析框架,探討發(fā)生社會動蕩的相關國家在國家治理進程中存在的問題,探析背后的原因,并基于國際政治經濟學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分析,探討其帶來的啟示和教訓。通過理論指引下的分析,本書得出結論,從整體上看,
拜登政府上臺以來,美國在戰(zhàn)略上加速推進印太及相關遏華機制的落地,構建以美國為首的多重多邊網絡對華進行圍堵。中美戰(zhàn)略博弈不斷加劇,中國周邊戰(zhàn)略環(huán)境、區(qū)域經濟合作態(tài)勢以及安全格局均呈現復雜化態(tài)勢。美國建立的排他性小多邊主義影響著主要大國在印度洋競爭的強度和廣度,更成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在印度洋推進的一大挑戰(zhàn),與中國倡
2021年以色列采取靈活防疫政策,經濟快速復蘇,GDP增速高達8.2%。以色列國內的政治僵局由于貝內特聯(lián)合政府的組建而暫時化解,新政府對內推進共識,聚焦民生問題,對外提倡多邊主義,加快發(fā)展與阿聯(lián)酋、巴林、摩洛哥等阿拉伯國家關系,改善與美國、約旦、埃及關系。2021年,中以兩國在創(chuàng)新、人文交流等方面開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
太監(jiān)是前現代社會和早期現代社會的一個共同特征,現在人們對其了解甚少。在這里,簡·海瑟薇對守衛(wèi)奧斯曼帝國后宮的非洲太監(jiān)首領進行了深入研究。廣泛的原始資料被用來分析首席宦官在東非的出身及其政治、經濟和宗教角色,從十六世紀末他的辦公室成立到二十世紀初皇宮后宮的解體。哈撒韋強調了該機構的起源以及宦官在東非的作用是如何發(fā)展的,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