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以書信的形式向廣大讀者呈現中國近現代藝術史上的一段佳緣:弘一法師(李叔同)與其高足劉質平之間那情勝父子的師生之誼。這里所收集的“李叔同致劉質平書信”,共九十二通,時間跨度為二十七年。通觀這些書札,禪意和師徒間的情義于筆墨間時隱時現,猶如沁人清泉緩緩流入觀者心間,體現了李叔同清俊灑脫、秀美潤澤的書風。
暫時沒有內容
我生于蓮花凈地,門隅,藏語里稱“白隅吉莫郡”,意為“隱藏的樂園”。藏歷火牛年(公元1697年)我被確認為五世達賴喇嘛阿旺·羅桑嘉措的“轉世靈童”,同年十月,于布達拉宮舉行坐床典禮,成為六世達賴喇嘛——羅桑仁欽·倉央嘉措!翱逼啤⒎畔、自在”,此為人生悟道的三個階段。然我窮盡一生,也未參透。轉眼幾度春秋,當我回望那一世,
《佛典密意系列:<無邊莊嚴>會密意》主要是說三陀羅尼門──無上陀羅尼、出離陀羅尼、清凈陀羅尼,依次攝境、行、果三者。經中先說無上陀羅尼,此即說無上見地,此見地稱為無邊智慧。次說出離陀羅尼,是說依無上見地來觀修,即可出離一切世間,亦即出離一切識境,由是現證無邊智慧。最后說清凈陀羅尼,是觀修果,出離一切識境即是
金相鉉教授著有百余篇與韓國佛教史有關的研究論文,在韓國被看作這一領域最有名的學者。本書并不側重于華嚴思想教理的探討,而是注重研究新羅佛教華嚴宗的社會傳播和它對新羅國家與民眾的影響。作者關于新羅華嚴思想的實證研究,涵蓋了華嚴文獻、寺剎、僧侶、信仰類型、思想特征、流派、禪教斗爭、與王權關系、社會影響諸多方面,對理解新羅歷史
《合掌人生》是星云大師授權的親筆自傳!逗险迫松芬I讀者進入星云大師人生的各個隊段,戰(zhàn)亂逃難、親人離散、生死邊緣、出家苦行、初到臺灣、弘法全球。百般心路歷程,展現的是大師積極的人生觀,以及解決種種困難的智慧。星云大師通過回憶自己的一生,告訴大家:人的一生,只有兩個重大問題,一是“生”,一是“死”。死的時候固然要死得無
倉央嘉措的一生是一個難以捉摸的謎,一個永恒不朽的傳奇。他也是一個天生的詩人,他的唯美詩篇感動著后世里的無數男女。本書是最具美感的倉央嘉措經典讀本,也是中國第一本將倉央嘉措情詩品讀與生平敘述完美結合的倉央嘉措傳記。兩冊書原本即是同一主題、不同方向的兩次獨立創(chuàng)作,當中的承續(xù)關系,也僅限于倉央嘉措生平事跡的時間線索之上。經過
翁祖亮的人物畫表現的是江南海邊農村現實中的女性和古裝戲劇人物,畫風嚴謹生動,有著自己內心的感受。汪瑾的畫風率意、簡練、氣韻生動,講究筆墨趣味。
作者在參考各種生死哲學的基礎上,主要從佛教的角度闡述了作者的生死觀,以及面對生死問題如何解決。對現代人如何處理好生死問題,如何活得有意義、死得從容、有尊嚴,提供有益的心理幫助。 生老病死是宇宙中定不可移自然規(guī)律。對人來說,生死只會有一次,有過瀕死經歷的人只是極少數,所以絕大多數人無法體驗生死,也不可能參透生死的本性。但
《清代藏傳佛教研究》根據豐富的藏文和漢文資料,系統(tǒng)論述了清王朝統(tǒng)治時期中國的藏傳佛教的發(fā)展、流布、演變,對清代藏傳佛教的儀軌制度、政教合一制度、活佛轉世制度、金瓶掣簽制度、冊封賞賜制度、度牒制度、僧團管理方式等都進行了較為細致的闡述,還原了各教派重要人物活動的歷史舞臺背景。《清代藏傳佛教研究》新見迭出,資料翔實,不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