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外交·案例教學》是國內首本圍繞案例展開的公共外交教材,由三部分組成,即公共外交的“概念與理念”“實務與操作”“規(guī)制與呼吁”。通過大量經(jīng)典、熱門、新近的案例,向高等院校、政府部門、外向型企業(yè)、新聞媒體等社會各界對公共外交感興趣、有研究、正在做的人士介紹了公共外交的昨天、今天,以及有關如何改進公共外交的思考。
《權力·制度·文化:國際關系理論與方法研究文集》從理論和方法兩個方面系統(tǒng)總結了作者在國際關系領域的研究和探索,包括對現(xiàn)實主義、自由主義和建構主義等西方國際關系理論所做的開創(chuàng)性評介和分析,對中國國際關系學科發(fā)展的解讀和思考,以及應用國際政治理論和社會科學方法對具體國際關系現(xiàn)象的實證性研究,反映了一個中國學者的思維方式和學
本書不同于國際政治行為主體為結構體系,系統(tǒng)介紹了政府、國際組織、跨國企業(yè)、個人行為體的公關理論和公關實踐,每章內容包含基礎知識、雙語案例、拓展閱讀、情景模擬、練習題五個模塊,案例呼應理論,模擬應對案例,練習鞏固知識,環(huán)環(huán)相扣,緊密銜接。研究視角實現(xiàn)了政治學、語言學、新聞學、傳播學等多學科融合,為讀者深入研究公關,或從事
導語_點評_推薦詞
國際刑事法院是人類社會第一個旨在追究個人實施核心國際犯罪(侵略罪、滅絕種族罪、危害人類罪和戰(zhàn)爭罪)刑事責任的常設國際刑事司法機構。它的設立和運作實現(xiàn)了人類社會自從近代國際法產(chǎn)生以來一百多年的夢想,填補了國際法(尤其是國際人道法)實施機制的一個空白,擴大了個人刑事責任在國際法中的范圍,增強了國際法的效力,促進了國際社會實
本書在習總書記提出的國家安全“以促進國際安全為依托”的基礎上,將研究視角由中國的“國家安全”放大到中國的“國際安全”,圍繞2015年前后的國際安全環(huán)境和熱點問題,從中國安全戰(zhàn)略與環(huán)境、國際安全形勢與傳統(tǒng)安全、全球問題與非傳統(tǒng)安全、國際安全治理等維度,開展研究并提出建議;同時還系統(tǒng)綜合了2014~2015年中有關國際安全
《大國較量:中歐關系與香港回歸親歷》,一段驚心動魄的香港回歸較量史,一部鮮為人知的中歐外交風云錄! 1984年,中英達成解決香港問題的協(xié)議,但英國并不甘心撤出香港—— 90年代初英方修建香港新機場,是想留給未來特區(qū)政府沉重的債務負擔? 回歸前夕,英方加緊推行香港政改方案,意欲何為? 回歸之后的特區(qū)治理,毫無
根據(jù)文獻來源,《釣魚島問題文獻集:英國外交檔案與日藏美國文件》主要有四個部分,一是英國外交檔案中有關釣魚島問題的檔案,二是美國國家檔案館所藏釣魚島檔案資料,三是沖繩縣立公文書館收集的美國文書,四是馬英九當年在哈佛大學的博士論文節(jié)選,《釣魚島問題文獻集:英國外交檔案與日藏美國文件》收為附錄。 英國外交檔案中有關釣魚島問
本冊為《釣魚島問題文獻集》之“日本檔案與文獻”冊,分為官方檔案和古籍文獻兩個部分,分別收錄了日本國立公文書館、日本外務省外交史料館、日本亞洲歷史資料中心所藏的日本官方檔案,以及日本的古籍文獻。這些檔案和古籍文獻,既可從中看出日本是如何一步步竊取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的,也證明了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并非琉球國之領土。此外,本冊
近代中國的準條約是洋務運動發(fā)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chǎn)物,最初以電信、鐵路、開礦等近代工業(yè)為內容,與近代化議題密切相關。由于準條約涉及對外經(jīng)濟事務,在外交職責劃分并不清晰的晚清時期,企業(yè)在很多時候承擔起對外交涉的職能,并由此演化出具有自身特色的企業(yè)社會責任:政府責任或國家責任。甲午戰(zhàn)爭以后,尤其是義和團運動后,準條約與近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