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哲學》是由湖北大學哲學學院主辦、湖北大學德國哲學研究所協辦的專門研究德國哲學及相關問題的學術性刊物,為國內外熱愛德國哲學、熱衷于外國哲學研究的學界同人提供一個深入研究德國哲學和外國哲學的理論平臺,為國內外學者提供一個思想交流、觀點碰撞的前沿陣地,在業(yè)內具有極好的學術聲譽和廣泛的學術影響力。
這是一部探討康德《純粹理性批判》所闡述的時間概念的著作,作者認為,康德所談實際上是一種現象意義上的時間,現象時間對于感性自然的構建具有一種高階的自然必然性關系。在現象時間的基礎上,根據范疇所得以劃分出來的無的概念,有另外三種時間概念:時間本身一般時間純粹時間。這三種時間概念是在現象時間基礎上的否定性的時間概念,它們與現
《現象學:一部歷史的和批評的導論》為莫蘭的代表作。莫蘭根據幾十年來的出版資料,對現象學運動中的五位德語代表哲學家(布倫塔諾、胡塞爾、海德格爾、伽達默爾和阿倫特)和四位法語代表哲學家(萊維納、薩特、梅洛龐蒂和德里達)的豐富學術思想,做了深入淺出的清晰論述!冬F象學:一部歷史的和批評的導論》出版后次年即榮獲巴拉德現象
本書是由馬喬里?格勒內(MarjorieGrene)收集了波蘭尼寫于1959-1968年的十余篇論文匯編成的論文集。內容為:社會和對社會的理解、科學的本質、意會認知、生命與心靈。
本書收錄了鮑德里亞的三篇文章,分別是《狂歡節(jié)與食人族》《惡會腹語》以及《為何一切尚未消失?》,討論了現代世界霸權問題。
把靠前手的康德交給讀者,始終堅持從康德哲學德文經典原著出發(fā)的基本原則,試圖首先對康德哲學的重要概念、術語、范疇、定義、命題的出現及其使用,進行很好忠實于德文原文的搜索、排查、摘錄;然后,再進行集中分類、比對,既抓住康德對概念本身的明確界定,又抓住康德通過概念使用而對概念的交代;然而,逐一予以仔細辨析,衡輕重,剔除蕪雜,
《從笛卡兒出發(fā)》按主題進行編排,交織著笛卡兒思想的發(fā)展全過程,解釋了笛卡兒思想的成因。本書完整地呈現了笛卡兒哲學的主要內容,集中討論了笛卡兒的主要著作《*哲學沉思集》以及笛卡兒進行哲學探索的基本方法論。本書還從笛卡兒所受的影響以及笛卡兒所產生的影響兩個方面介紹了笛卡兒思想形成與演變的歷史,是初次接觸笛卡兒哲學的讀者理想
《解讀歐陸哲學(中文本)》哲學,就是愛智慧,這種智慧會使我們的人生富有價值。這本小書的核心即是希望將哲學置于文化生活的核心,進而復蘇對哲學*古老的定義對智慧的熱愛。本書從兩百年前的康德談起,對尼采、胡塞爾、海德格爾等哲學大家一一道來,系統闡述了歐陸哲學的歷史演變、主要特征及其與分析哲學之間關系的來龍去脈,解答了大家心中
清華西方哲學研究是清華大學人文學院哲學系主編的連續(xù)出版物。已經出版了3期,本次簽訂合同為2017年至2020年共計8期的合同。主編黃裕生,男,1965年11月生,福建省平和縣人,哲學博士,現為清華大學人文學院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華全國外國哲學史學會秘書長。
《羅素的世界結構理論研究》以英國哲學家羅素的邏輯原子主義學說為研究主題,以他對世界結構的兩種看法——事實結構和序列結構——及其之間的關系為具體問題展開討論。事實和邏輯原子、邏輯構造和感覺材料分別構成了這兩種世界結構的核心要素。 《羅素的世界結構理論研究》圍繞這些概念及其之間的關系,揭示了羅素試圖結合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