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世哲學·體驗哲學淺說(簡體本)》內容簡介:杜亞泉的《處世哲學》以叔本華的哲學思想中對世界的基本觀念為論述對象,向讀者介紹了叔本華處世哲學的基本框架。李石岑的《體驗哲學淺說》以克爾凱郭爾哲學思想的基本觀念為論述對象,向讀者介紹了體驗哲學的基本框架。此兩種書均屬于哲學科普性讀物,深入淺出,通俗易懂,且篇幅
此書為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作為西方馬克思主義重要代表人物阿多諾,其思想一直受到學術界的關注。此書作者從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出發(fā)對阿多諾的否定辯證法、尤其是非同一性邏輯進行分析批判,關注阿多諾的理論乃至整個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線索,將阿多諾理論的新研究置于理論、歷史與現(xiàn)實的宏觀背景之下。此書以星叢和經(jīng)驗概念為主線,
本書基于當代俄羅斯和當代中國的社會轉型現(xiàn)實,直面當代俄羅斯哲學和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研究現(xiàn)狀和面臨的問題,從縱向和橫向、理論邏輯的梳理和學理問題的闡釋相統(tǒng)一等維度,考察論證它們各自的基本發(fā)展軌跡,比較它們在國家意識、全球意識、文化意識上的同異,從中挖掘對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發(fā)展具有警示與借鑒價值的思想資源,探尋當
啟蒙運動決定性地開啟了歐洲思想世俗化的進程,它宣揚理性與批判性思維,思想、宗教和言論自由,科學的價值,以及對進步的追求,至今影響深遠。然而,這并非一場簡單的、思想統(tǒng)一的運動。歷經(jīng)整個18世紀,運動的側重點不斷發(fā)生變化;伏爾泰、狄德羅、休謨和盧梭等啟蒙哲人的思想,共識與分歧并存;各國啟蒙運動的政治和宗教宣言也不盡相同……
黑格爾哲學是歐洲哲學的發(fā)展在19世紀的集大成者,是20世紀西方眾多哲學流派的思想來源。他的體系由邏輯學、自然哲學和精神哲學組成!蹲匀徽軐W》是黑格爾的哲學全書中第二部分,與其他兩部分(《邏輯學》《精神哲學》)構成了黑格爾的哲學體系。黑格爾的自然哲學不是研究具體的自然科學問題,而是以邏輯理念在其外在形式即自然中的發(fā)展作為
《藏漢佛教交流史研究》以唐、宋、元、明、清、民國幾個大的歷史朝代為時間軸,在每個具體的朝代中,分別探討了藏漢佛教之間的人員往來、思想傳播、藝術交流、典籍譯介等問題,全面揭示了藏漢佛教交流的途徑、方法、形式、影響、意義等,系統(tǒng)地闡釋了藏漢佛教相互交流、傳播、影響的歷史進程。并通過雙方相互交流和影響,發(fā)掘藏漢佛教文化互為認
本書以梁啟超詩為脈絡傳述梁氏一生,各章節(jié)所引用詩作前兩字,當合于古制,亦合于詩傳精神。嘗試用文言寫作,既期合于人物所處歷史背景之語言環(huán)境,同時也望能于當代國學熱及弘揚傳統(tǒng)文化之際,略盡綿薄。本書征引較多、資料詳確,當有相當文獻價值;描述歷史場景,塑造人物形象,不吝使用文學修辭手法,稱其為文藝作品,似亦可當之;而以詩為經(jīng)
《傻瓜之光:白癡和他的時代》。現(xiàn)在,生存于消費社會的人們變得越來越遲鈍,思考和感受能力也越來越差,人正在成為對歷史和現(xiàn)狀無知無覺的失憶之人,成為無思想無特性的人,成為不知快樂為何物的人。這本書是對當代社會這種現(xiàn)象的批判與反思。
《通向哲學的后樓梯》從哲學家的生平軼事出發(fā),用幽默有趣的方式介紹了34位哲學家的哲學思想。本書經(jīng)由后樓梯,穿堂入室,呈現(xiàn)的不是正襟危坐的教科書知識,而是隨性真實的偉大心靈。作者像與老朋友聊天那樣,不拘一格,開懷暢談,將他有關哲學的所思、所想娓娓道來,使讀者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進入哲學的殿堂,感受哲學的魅力。
哲學就其本性而言,并不是要為我們解決生活和工作中的具體問題,它是要我們去思考根本的問題。當一個人懂得用哲學去思考問題的本質時,他就具備了一個寬闊的視野,具備了一個好的心態(tài),達到一種較高的境界,活得更透徹、更明白。讀哲學的目的并不是要成為哲人,像蘇格拉底、亞里士多德那樣先知先覺,而是要品味深藏在理論中的精髓,以此滋養(yǎng)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