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共分為兩編,上編“困境:語文課程怎么啦?”從文類的角度,對我國現代語文課程的演變過程及現狀進行考察,揭示“散文為主導文類”所造成的閱讀教學困境,剖析“散文化”所造成的寫作教學困境。下編“突圍:語文課程可以怎樣?”結合語文教材編撰、名師課例研究和共同備課的實踐,探求合理的語文課程內容。
本書以漢語功能成分的事實為基礎,將漢語與英語、漢語普通話與漢語方言作比較,推進相關理論研究,主要包括用當代語言學的句法語義理論觀察漢語,對漢語現象提出新的、更合理的解釋;研究漢語功能成分的第二語言習得問題,從習得視角觀察漢語功能成分的性質,促進漢語第二語言教學。
本書作品以短小精悍的警言妙語、優(yōu)美勵志的人生短句,打動當下時代主體的情緒,引導讀者感受世間萬象和真善美的正能量,力求輕松閱讀,治愈人心。全書共分為五章,主要內容包括:三餐四季、山水一程、心之安處、通關時刻、瞬間長大。
本書為國家語委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專項任務《山東農村傳統(tǒng)家居用品詞匯調查與數據庫建設(YB2003C005F)。費縣地處山東省東南部,位于山東方言西區(qū)的西魯片,其方言屬中原官話區(qū)鄭曹片。由于處在官話三大次方言區(qū)中原官話、膠遼官話、冀魯官話的邊緣地帶,費縣方言的語音頗具特色,縣內也存在不小的內部差異。本書以實地調查的方言
本書以國際漢語教學模式為切入點,對國際漢語教學模式基礎理論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創(chuàng)新性地提供了教學模式構建的方法;同時,本書也對近年來已被海內外教學實踐證明了的切實有效的教學模式進行了系統(tǒng)歸納,提煉出具有操作意義的典型教學案例,以期為國際中文教育理論研究者、一線教師和教學管理者提供全面系統(tǒng)而又高效實用的教學參考。
本書分為:引言、賓語概說、賓語的數量及隱現、賓語的句法位置、賓語與動詞等,共十部分。具體內容包括:什么是賓語、哪些謂詞性詞語可以帶賓語、動詞都能帶賓語嗎、哪些詞語可以充當賓語等。
本書對各方言點的田野調查情況進行如實詳盡的描寫與深入細致分析,整理出各方言點方言的語音特征;運用比較分析、歷時與共時相結合、描寫與解釋相結合的方法探索湘贛方言接觸、變化、發(fā)展的規(guī)律。
本書分為15課,主要內容包括:電力系統(tǒng)與電力網、常見發(fā)電廠種類、為什么燃煤電站不環(huán)保、為什么垃圾能發(fā)電、怎樣利用生物質發(fā)電、怎樣利用水力發(fā)電、怎樣利用核能發(fā)電、怎樣利用風力發(fā)電、怎樣利用太陽能發(fā)電、風光發(fā)電與儲能技術、太陽能電池的用途、新型電池的類型與發(fā)展、電力發(fā)展與新能源汽車等。
本書由四部分組成:前兩部分是論文的構成要素以及其他寫作相關內容、寫作方法及注意事項;第三部分是作者在論文寫作教學和指導論文寫作實踐中總結出的寫作攻略;第四部分是附錄,包括論文寫作的學術征引與注釋規(guī)范、參考文獻的著錄格式等。
本書涵蓋HSK5級的1300詞,貼合考試題型,對5級詞匯進行全方位的解析和有針對性的訓練,使學習者真正掌握1300詞的用法。所列例題也均來自考試真題和2015版大綱樣卷,有助于考生有的放矢地進行考前訓練。本書設計為21天突破HSK5級(1300詞)的詞匯解析用書。以天為單元,前20天每天學習65個詞語,最后一天為總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