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節(jié)先生文集.7 河洛理數
《孟子》是戰(zhàn)國時期思想家孟子的言論匯編,記載了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學、倫理等思想觀點和政治活動。由孟子及其弟子萬章等共同編撰而成。《孟子》大約成書在戰(zhàn)國中期,為儒家經典著作。其學說出發(fā)點為性善論,主張德治。南宋時朱熹將《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在一起稱四書!睹献印沸形臍鈩莅蹴,感情充沛,雄辯滔滔,極
本書是從井上哲次郎的著作和論文、序跋及回憶錄等各類論著中選編出來的一本與儒學相關的著作。本書收錄了他的《敕語衍義》終版,即1942年廣文堂出版的《釋明教育敕語衍義》;其他二十八篇文章分為中國哲學與文化儒教與日本古今人物論序跋與行履四個部分。這些文獻不僅是分析作為儒學研究者、儒教宣揚者的井上哲次郎的重要史料,也是研究近代
《孟子》是儒家重要的經典,在宋代被列入《十三經》,又與《論語》《大學》《中庸》一起合稱《四書》。孔孟之所以齊名,正如司馬遷所說,是因為孟子遵夫子之業(yè)而潤色之,以學顯于當世。也許是因為孟子對他的政治理想充滿自信,其滔滔雄辯充滿邏輯力量和浩然之氣,在先秦諸子散文中獨樹一幟。本書內容有原典、注釋、解讀、文學鏈接、文化史擴展、
《列子》是戰(zhàn)國早期列子、列子弟子以及其后學所著的先秦思想典籍。其中,杞人憂天、愚公移山、兩小兒辯日等故事,為廣大青少年所熟知,或入選中小學語文課本。本書節(jié)選了《列子》中故事性強、小學生容易理解的一些篇章,加以注釋和翻譯,幫助小學生輕松無障礙讀懂文言文。
《呂氏春秋》是戰(zhàn)國時期呂不韋集合門客編寫的一部雜家名著。它熔諸子百家學說于一爐,閃爍著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其中伯牙鼓琴刻舟求劍掩耳盜鈴等小故事,曾入選中小學語文課本。本書節(jié)選了《呂氏春秋》中故事性強、小學生容易理解的一些篇章,加以注釋和翻譯,幫助小學生輕松無障礙讀懂文言文。
《韓非子》是戰(zhàn)國時期法家著名人物韓非的代表作。其中,守株待兔買櫝還珠濫竽充數鄭人買履等膾炙人口的寓言故事,至今仍給人以深刻的啟迪。本書節(jié)選了《韓非子》中故事性強、小學生容易理解的一些篇章,加以注釋和翻譯,幫助小學生輕松無障礙讀懂文言文。
一部先秦時期九位著名法家人物的集體傳記,講述春秋戰(zhàn)國400年的法家思想沿革。 春秋戰(zhàn)國是華夏民族縱橫融合、內部團成一體的壯闊歷史過程,出乎儒家的法家者流,在富國強兵、廢封建、行郡縣,建立皇權專制的過程中,發(fā)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本書在宏闊的時間和空間演變中,對管仲、子產、李悝、吳起、商鞅、申不害、慎到、李斯、韓非
本書運用手的史料和現代哲學方法研究南朝儒學,主張南朝儒學思想是在儒釋道三家既相互斗爭又相互融合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它包括以下三個層面的內容:,繼承傳統儒學思想,此以劉宋時期的何承天、蕭梁時期的范縝等為代表人物。他們的思想較多地保存了傳統儒學的原貌,同時也有其無法調和的內在矛盾,后逐漸在與其他學派的斗爭中發(fā)展出以神滅論為
本書是傳統文化修養(yǎng)叢書續(xù)三中的一種,本書是國學大家唐文治《十三經讀本》中《四書》部分的大義部分。此部分不注重文字的注釋,而主要是逐句解說經典的根本義理,推衍其對中華文化和現實人生造就和當下指導意義。書稿形成以后,民國早期刻板刊行后,極為少見,今年也只有影印版,且并非將本部分單行。此次整理,從《十三經讀本》中析出(含《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