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需要學習。愛文學,亦然,F(xiàn)代以來,文學成為一門專業(yè)學科,文學批評成為一份專門職業(yè),其**悲哀就是,一個文學愛好者若不專研文學,倒離文學挺近;越是專研文學,反倒可能離文學越來越遠,甚至完全隔膜。無論你身處文學行當?shù)耐膺呥是里頭,假如文學曾令你感動,假如你覺得那絲感動彌足珍貴,此書正好切你心懷。因為路易斯在此如對床夜語
全書從學術的現(xiàn)代性需求與不可回避的比較宿命這一立場出發(fā),系統(tǒng)深入討論下列三個方面至關重要的學術命題:第一,比較文學作為一個學科,它是如何與當代中國文學研究的時代命題與現(xiàn)代性轉型緊密關聯(lián),并成為研究者繞不開的方法選擇的?第二,本書試圖闡述和回答,在無處不在的比較過程中,是把比較僅僅作為一般認識論意義上的方法,還是將比較作
本書集中體現(xiàn)了作者在比較文學的研究方法、佛教與中國文學美學思想、宗教藝術、海外華文文學與華語電影研究方面的成果。作者從跨學科角度與文化的視野,較早地涉及佛教對中國文學美學思想影響的研究,著重探討了佛教自魏晉南北朝通過翻譯進入中土以后影響到中國文學的思想觀念、文體、風格以及敘事方式等。作者還采用藝術人類學、敘述學、主題學
本書從學科史、文學史和文化史三個角度描述中西方人文學科近三十多年的整體發(fā)展,注重各學科之間的互動,強調(diào)跨學科特性,重點涉及比較文學、文學理論、文化研究、電影理論與都市視覺文化。
本書所選論文,包括“文學社會學”“德國‘接受理論’”“文學形象學”“國際漢學研究”四個部分,具有明顯的跨學科特色。其中既有理論探討,亦有個案研究,另有觀點質(zhì)疑。在理論和個案闡釋中,作者具有明晰的問題意識,注重深入的歷史考證,將“歷史性”視為做學問的任務和視角。重考據(jù)而外,“歷史意識”更在于強調(diào)理論及其認識的歷史之維,即
《文學》系由復旦大學中文系陳思和教授與哈佛大學東亞語言文明系王德威教授聯(lián)合主編的學術叢刊。一年分春夏與秋冬兩期,每期30萬字!段膶W》是一本定位于前沿文學理論的刊物。謂之前沿,即不介紹一般的理論現(xiàn)象和文學現(xiàn)象,也不討論具體的學術史料和文學事件,力求宏觀、開闊、創(chuàng)新,具有前瞻性,指向在未來?x稿件包括能夠聯(lián)系現(xiàn)實處境而
《重建巴別塔解構詩學新論》是一本有關解構詩學的文藝理論專著,作者是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胡繼華教授。書中,胡教授從解構的精神氣質(zhì)和流浪情懷著手,探究解構詩學詩思融合的風格,揭示解構詩學激活經(jīng)典的策略,并深入解說包含在“延異”之中的文化密碼,以及它在中國古典文化之中的類似物——莊子的思想;指出解構詩學就是“關于不可能性
《呂同六全集·第八卷:意大利長篇小說(一)》收輯呂同六先生所譯長篇歷史小說《約婚夫婦》,是意大利19世紀著名作家曼佐尼(AlessandroManzoni,1785—1873)最優(yōu)秀的一部史詩般巨作,此作堪稱意大利歷史小說的絕唱。作者曼佐尼為此宵衣旰食,嘔心瀝血,從1821年寫作至1840年出版,花費了整整20年的時光
《呂同六全集·第六卷:意大利戲劇》收輯呂同六先生所譯意大利戲劇譯文。其中包括,榮獲1934年諾貝爾文學獎的意大利著名戲劇作家皮蘭德婁、榮獲1997年諾貝爾文學獎的意大利著名戲劇作家達里奧·福以及十八世紀意大利劇作家戈齊的部分優(yōu)秀作品
《呂同六全集·第二卷:散文、序跋》收輯呂同六先生發(fā)表在國內(nèi)各種報紙、雜志和書籍中的有關文化、文體、文學翻譯、中意文化交流、意大利經(jīng)典的傳播、意大利風土人情等方面的散文、隨筆以及他融學術性、知識性和可讀性于一體的文章,作為知識和溝通外部世界的橋梁,作為精神食糧,奉獻給廣大讀者。同時還有為意大利文學和某些世界文學作品撰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