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語的富足人生》特別在千百則慈濟人的生命故事中,揀選最為動人、最具啟發(fā)性的篇章,呼應(yīng)《靜思語》第三集中的智慧法語,希望從正嚴上人的法語及許多慈濟人的實踐中,讓讀者大眾找到依歸,享有富足的人生。商人說:心不難,事就不難;心不貧,人就富。祝福全天下的人心靈富足、日日福安。
《無量義經(jīng)》梵名Amitarthasutra,全一卷,分三品,由中天竺沙門曇摩伽陀耶舍傳入我國。與《法華經(jīng)》、《觀普賢經(jīng)》合稱“法華三部經(jīng)”!稛o量義經(jīng)》乃佛陀住世后期所說,因有情眾生煩惱無量,是故佛陀說法無量,義亦無量,無量義生自一法,而此一法即無相之本性;此經(jīng)內(nèi)容又多以《法華經(jīng)》為中心,因此也是《法華經(jīng)》之開經(jīng)。佛
最初由臺灣慈濟文化出版社在臺灣出版發(fā)行。證嚴上人,臺灣著名宗教家、慈善家,一九三七年出生于臺灣臺中的清水鎮(zhèn)。一九六三年,依印順導師為親教師出家,師訓“為佛教,為眾生”。是全球志工人數(shù)最多的慈善組織——慈濟基金會的創(chuàng)始人與領(lǐng)導人,開創(chuàng)慈濟世界“慈善”、“醫(yī)療”、“教育”、“人文”四大志業(yè)。二○一○年,被臺灣民眾推選為“最
《證嚴上人思想體系探究叢書》(第一輯)最初由臺灣慈濟文化出版社于二○○八年十月在臺灣出版發(fā)行。證嚴上人,一九三七年出生于臺灣臺中的清水鎮(zhèn)。一九六三年,依印順導師為親教師出家,師訓“為佛教,為眾生”,是年二十六歲。一九六六年,創(chuàng)辦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年二十九歲。一九六六年以后的數(shù)十年來,慈濟世界在上人慈悲呵護下,一步一步
《無量義經(jīng)》梵名Amitarthasutra,全一卷,分三品,由中天竺沙門曇摩伽陀耶舍傳入我國。與《法華經(jīng)》、《觀普賢經(jīng)》合稱“法華三部經(jīng)”!稛o量義經(jīng)》乃佛陀住世后期所說,因有情眾生煩惱無量,是故佛陀說法無量,義亦無量,無量義生自一法,而此一法即無相之本性;此經(jīng)內(nèi)容又多以《法華經(jīng)》為中心,因此也是《法華經(jīng)》之開經(jīng)。<
近年來證嚴上人憂心地球危機、氣候異常以及種種人禍,因而提出把握時間,開拓空間,關(guān)懷人與人之間;本書即收錄相關(guān)開示,共分三輯,闡釋“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理念,借佛典故事或現(xiàn)代實例,傳達可落實于生活的人生智慧!皶r間”部分──有“微觀時間”、“時間快慢的分界”、“分秒有效‘用’”三章,闡述證嚴上人獨特的時間觀,以及如何
本書有次第說明佛教禪法知見及參禪應(yīng)有之功夫,明心見性應(yīng)具之條件并提示修證上常見之謬誤及悟后起修之道。
菩提無樹,明鏡非臺;菽芤园锥≈,徹悟萬法皆空。承繼禪宗衣缽,開枝散葉,獨創(chuàng)南禪法門,又銳意革新,將佛禪義理擷其精要,去其冗繁,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使這一外來宗教徹底中國化和平民化。《六祖壇經(jīng)》曾被列入中國最有代表性的十本哲學著作之中,而惠能本人被稱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與孔子、老子并列為東方三圣。
《中國蒙古學文庫》是在我國改革開放新的歷史時期,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思想路線指引下,在文化適應(yīng)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而不斷繁榮的客觀要求下應(yīng)運誕生的!段膸臁纷曰I備到出版以來走過了艱苦立業(yè),敢為人先,追求一流,不斷創(chuàng)新的十二年。到2009年9月正式出版了百部書,并以此向新中國六十華誕獻禮。同時召開了“百部紀念會”出版了《百部紀
《河西佛教史》:古代“河西”泛指黃河以西之地,與“河東”(約今山西)相對而言,其地理范圍大致為今陜北、寧夏、甘肅大部分地區(qū)。漢武帝設(shè)金城、武威、張掖、酒泉、敦煌五郡,史稱“河西五郡”,其地理范圍不出今甘肅中西部地區(qū)。今人又稱甘肅境內(nèi)的烏鞘嶺以西地區(qū)為“河西走廊”,地理范圍更小。《河西佛教史》所涉及的范圍不僅限于“河西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