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卡夫卡商店當學徒》是一部回憶錄。作者弗蘭基謝克?科薩維爾?巴士克回憶了自1892年起在卡夫卡父親赫爾曼?卡夫卡位于布拉格的服飾用品商店(即卡夫卡家里)近三年的學徒生涯。作為一個敏銳的觀察者,作者以鮮活的語言書寫記憶,細致精微地描述了卡夫卡的成長經(jīng)歷、家庭情況、商店的日常生活以及社會整體環(huán)境。
本書為音樂家傳記。李斯特是19世紀最重要的浪漫主義作曲家。他是唯一能理解貝多芬在其《第六交響曲》前所寫的話的人。李斯特明確地規(guī)定了標題音樂內(nèi)在的分界線,而他的愛情也同樣成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融入到他的演奏中,使他的杰出演奏成為不朽的傳奇。
在這本引人入勝的書中,法國著名古埃及史學家克里斯蒂安·雅克講述了若干聲名赫赫的人物,例如哈特謝普蘇特、納芙蒂蒂、克利奧帕特拉等女法老,還呈現(xiàn)了很多普通古埃及女性的故事,她們的名字雖然不為人熟知,卻同樣閃耀著自由的光芒。在克里斯蒂安·雅克極富才華和熱情的講述下,所有女性都表現(xiàn)出一個共同點:她們都是伊西斯女神的后代。伊西斯
本書是十九世紀歐洲影響巨大的浪漫派作曲家瓦格納的獨特傳記,主要圍繞瓦格納的著作、音樂作品、朋友和所謂的敵人之間展開。以詞典的形式用二十多個英文字母來串聯(lián)起瓦格納人生中重要的人事,講述了瓦格納與貝多芬、海涅、尼采、叔本華、路德維希二世等十九世紀歐洲各界名士間的交集,以及他為德國歌劇不斷改革的一生。
19世紀的美國,食物品種單一,人們吃飯只是為了果腹,并不是為了享受美食。沒人會想到在新世紀來臨前,一位植物學家會給美國人的餐桌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意大利的無籽葡萄、克羅地亞的甘藍、巴伐利亞的啤酒花、伊拉克的海棗、中國的桃子、智利的鱷梨……這些都是“食物間諜”戴維?費爾柴爾德帶回美國的“戰(zhàn)利品”。當然,他發(fā)現(xiàn)的不只是食物
本書分為三大部分對《路易十四回憶錄》進行研究:《路易十四回憶錄》的創(chuàng)作、《路易十四回憶錄》的構(gòu)成、《路易十四回憶錄》的分析。第一部分,作者闡述了回憶錄的起源、回憶錄的作者、日志的編寫以及國王寫給王子們的家庭教師的信等;第二部分,作者介紹了回憶錄的構(gòu)成,包括:國王的活頁本和日志(1666年)、國王親手寫的活頁本的內(nèi)容概覽
勒·柯布西耶(1887—1965年)是現(xiàn)代主義中最具影響力的建筑師、城市規(guī)劃者和理論家之一。本書巨細靡遺地介紹了這位20世紀的建筑巨匠、杰出設計師的生活和工作,堪稱一本完美、宏大的視覺傳記。書中收錄了他的工作草圖、繪畫、日常信件、生活照片以及各種建筑作品,所有圖片多達2000余張。 翻閱這本書時,讀者會緊隨柯布西耶的
本書以文森特·梵·高在世時的書信內(nèi)容、繪畫作品及其身后的傳記作品、歷史文獻為基點,解讀梵·高的創(chuàng)作內(nèi)涵、宗教精神、人生際遇與瘋狂行為。讓人們看到一個更真實、立體,雖充滿悲憫與叛逆,也敢于走“窄門”的梵·高。他的苦惱、敏感、焦慮、懦弱、暴躁與堅守、幻想、不堪、落魄,像每一個在追求與質(zhì)疑中奮斗、追逐的普通人一樣,他也有凡人
本書的寫作基于羅伯特·休斯(RobertHughes)、道恩·艾茲(DawnAdes)、卡洛斯·羅哈斯(CarlosRojas)等藝術史前輩對達利的研究成果,也基于達利本人留下的自傳性文字以及媒體報道。在此之上對達利的美學思想做了系統(tǒng)性的梳理與分析。作者結(jié)合達利不同時期的作品,從他生活的地理環(huán)境、歷史背景來介紹這位藝術
本書歷史上最富創(chuàng)造性的藝術家及其藝術世界,是平行于宇宙的另一個蒼穹,它有助人遐思的星河北斗,也有人和藝術的春生秋實。本書以保羅·塞尚的生平、作品為線索,試圖描述這位“現(xiàn)代藝術之父”的蒼穹,引領讀者重溫其繪畫碩果中隱含的創(chuàng)意,體驗他艱辛而卓越的創(chuàng)造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