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故事》的作者李長之對于現(xiàn)在的讀者或許已經(jīng)陌生了,但在20世紀50年代那卻是一個耳熟能詳?shù)拿。李長之,1910年出生于山東省利津縣,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孔子的故事》出版于1956年,是年李長之46歲,卻已經(jīng)發(fā)表了六百多篇文章,出版了二十多種專著。本書記載孔子的出生、講學、周游,刪《詩》定《禮》著《春秋》,以及宣
華夏兒女的腳步,當走到春秋末期的時候,老子在他自身自然回歸以后,對靜默中所見實相用了一個通俗的”道”字來命名。并因道而說及德,使得好像是物的道,第一次在中國,乃至世界人類的文化史上,系統(tǒng)地、玄妙地表述成了可以見、可以觸摸,方便參照的崇高的文化現(xiàn)象一一上德(上德,它不同禮、義、仁,也不同于下德,它同道,故后人稱上德為一一
《任繼愈哲學文叢》是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任繼愈哲學文獻整理與研究”的研究成果,匯編了任繼愈所著有關中國哲學的論著,在已經(jīng)出版的文集基礎上,補充了或單行本所未及或未能收錄的論著!度寮遗c儒教哲學編》收錄了任繼愈對儒家及儒教獨到見解,主要分“儒家篇”“儒教篇”“附錄”三個板塊,“儒家篇”包括對孔孟的研究,以及“王弼‘貴無
本書旨在幫助青少年切己地理解《論語》以及孔子師徒的言行思想。書中挑選了《論語》中的重要段落予以解讀,將它們植入由波瀾壯闊的宏觀歷史與生動真實的個體生命共同架構起來的背景畫卷之中,以帶領青少年“穿越”回孔子的時代,使他們與古人產(chǎn)生真正的共鳴。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讀者能夠自己去探尋《論語》中那些偉大箴言的意義,從而推動人格
本書共四章。導論部分梳理了前輩學者對于莊子“天”論的研究,并提出新的途釋路向;第二章闡明了莊子所揭示的“天地精神”的具體義涵,以及人應如何在此“天地精神”的指引下理解自己的存在意義和生命活動;第三章分析了內(nèi)七篇文本中的“天與人不相勝”理念,詮釋了既能“與天為徒”,又能“與人為徒”的真人境界;第四章則論證了“天與人不相勝
本書旨在疏通孔子學說,首取《論語》本書之文前后互證,次取群經(jīng)諸子及四史為證,無證者則闕之。
本書是戰(zhàn)國時期思想家、法家韓非的著作總集。在他的文章中出現(xiàn)的很多寓言故事,因其豐富的內(nèi)涵,生動的故事,成為膾炙人口的成語典故。本書使讀者能夠更加通俗易懂地了解韓非子其人其作。韓非子的文章構思精巧,描寫大膽,語言幽默,于平實中見奇妙,具有耐人尋味、警策世人的藝術效果。讀者不僅可以從中學習到寫作的方法,更能從韓非子的文章中
本書是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fā)展中心的中小學生閱讀指導目錄(2020版)高中生的文學類推薦圖書,《莊子》一書被稱為“文學的哲學,哲學的文學”。莊子在哲學思想上繼承和發(fā)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觀點,使道家真正成為一個學派,他自己也成為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與老子并稱“道家之祖”!肚f子》一書對讀者有重要的影響,不僅教會讀
本書有助于讀者更加完整的了解儒家思想,更能從《勸學篇》中,學到他關于學習的見解,教會讀者學習的重要性,使讀者懂得博學并時常檢查、反省自己則能“知明而行無過”,還應當聯(lián)系實際,學以致用,學習態(tài)度應當精誠專一,堅持不懈。
本書是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fā)展中心的中小學生閱讀指導目錄(2020版)高中生的文學類推薦圖書,書中有《魚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人之于國也》《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和《富貴不能淫》等篇編入中學語文教科書中。《孟子》作為儒家思想的經(jīng)典作品,對弘揚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幫助讀者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起著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