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扶危,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員,研究方向為文物考古、碑銘文獻。黃河流域水利碑刻,以歷代黃河流域9省區(qū)遺存水利碑刻為研究對象,在已有碑刻文獻基礎上,廣泛搜集現(xiàn)存碑刻資料,并分別從碑刻搜集、拓片、錄文、校訂、注釋等方面進行輯釋甄別,編輯成書。“河南卷”水利碑刻計有700余方,“山西卷”水利碑刻1200余方,其中包括河臣
本書旨在以歷史唯物主義和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從河南黃河干支流水利樞紐工程、堤防工程、險工、控導護灘工程、滾河防護工程、分滯洪工程、引黃涵閘工程以及沁河防洪工程等八個層面工程進行解說,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全面展示在“寬河固堤”“蓄水攔沙”“除害興利”“上攔下排”“調水調沙”等一系列治河方路指導下,河南黃河防洪工程建設取得的豐
本書全面系統(tǒng)總結了2021年黃河秋汛洪水防御工作過程,包括黃河洪水與防洪工程體系、2021年秋汛洪水與防御概況、防汛會商部署、水文監(jiān)測預報預警、水工程調度、巡查防守與險情搶護、技術支撐、新聞宣傳、認識與展望等9章。本書旨在總結洪水防御工作體制、機制、措施等方面的經(jīng)驗,為今后洪水防御工作提供管理、技術借鑒,并向社會公眾普
作為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總工程師、黨組成員。作者對于黃河有著很深的情感,無時無刻不在關注黃河,無時無刻不在思考黃河。本書就是作者對黃河無限思考的結晶,文章分兩大部分,即走進黃河源和走進西線。是作者考察黃河干流、水利工程、黃土高原及支流而撰寫的關于黃河治理開發(fā)思考、治黃人物的文章。本書是一本優(yōu)秀的出版讀物,可供從事黃河工
《戰(zhàn)洪圖——2021年河南黃河防御秋汛洪水紀實》以紀實的形式,全面、客觀地記錄了2021年河南黃河防御秋汛洪水的全過程。收入書中的各類文章,既有工作部署、大事實錄,又有媒體記者和基層通訊員撰寫、拍攝的新聞消息、通訊、短視頻,還有感謝信、倡議書、表彰文件等,真實、生動、感人,再現(xiàn)了河南黃河干部職工與時間賽跑、與洪水搏擊、
本書為作者60余年對黃河演變和治理方面的研究成果的總結,對當前黃河治理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和借鑒作用。本書收集作者18篇研究重要成果,共分5章,即河流的形成、演變、治理和輸沙,研究河流的途徑和方法,河道整治經(jīng)驗總結及水資源優(yōu)化利用,新時代河流治理的基本研究課題,以及黃河的治理。特別諸如按下墊面變化修正水沙資料等思路概念、理
本書作為長江中游多目標協(xié)同大型人工水道關鍵技術叢書之一,主要研究長江中游防洪、水資源利用、航運、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等內外部約束條件,分析長江中游開發(fā)與保護的需求特征,揭示長江中游開發(fā)與保護效用影響因素耦合效應及機理,構建多目標協(xié)同航運優(yōu)化決策模型。本研究基于優(yōu)化目標下的航運、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防洪、水資源利用等綜合水利工程體系建
本書主要研究變化環(huán)境下黃河凌汛洪水致災成災過程及其演化機制,內容包含氣溫變化、水庫運用、河道條件等環(huán)境變化影響下的河道冰情演化解譯,冰凌災害風險及損失評估模型的建立與應用;揭示了河冰宏細觀結構變化的力學過程與機理;辨識并總結了極端天氣下的冰塞冰壩形成演變及致災機理;厘清了凌汛期河道冰-水-床/堤的互饋作用過程與機理。本
本書概述了黃河下游和黃河上中游的洪水災害;分析了黃河暴雨洪水、冰凌洪水、洪水演進、洪水泥沙,以及采用的設計洪水;簡述了已建的堤防、河道整治、蓄洪滯洪和防洪水庫工程。針對洪水到來前需做好的準備,本書記述了黃河防汛組織、年度防洪預案、必備的防汛料物及防汛通信。預報是做好防汛工作的必要條件,本書闡述了長期、中期、短期降雨預報
本書系國家出版基金項目《中國水電關鍵技術叢書》之一。本書系統(tǒng)分析了三峽水庫運行后長江干流與洞庭湖、鄱陽湖水沙交換作用機制,揭示了典型灘群灘槽演變及對航道的影響,提出了新水沙條件下的江湖交匯影響段灘群整治思路、原則與航道整治關鍵技術。研究成果已直接應用于長江中游松滋口、藕池口、洞庭湖湖口和鄱陽湖湖口等灘群河段航道整治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