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主要是鄭必堅同志(原中宣部常務副部長,中國和平崛起理論的主要倡導者)多年來的演講以及其他文章的選編,共計25篇。2014年曾在臺灣出版(書名《中國發(fā)展大戰(zhàn)略:論中國的和平崛起與兩岸關系》),產生了積極的社會影響,得到了包括臺灣地區(qū)原領導人馬英九等政治精英在內的廣大臺灣民眾的歡迎與重視。本書為該書的大陸簡體字版。作者
《中國公共政策評論》是中山大學行政管理研究中心社會保障與社會政策研究所、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定期出版的一份專業(yè)性學術出版物,每年出版兩卷。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集刊。本刊的編輯方針是:推廣政策科學的概念和理論,以關注中國公共與社會問題的解決為依歸,既重視理論發(fā)展,又關注實際問題,集學術性、應用
本書系統(tǒng)梳理了從晚清到民國再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及之后的改革開放后中國的外交政策及經濟發(fā)展和強國之路,認為中國一向主張的和平發(fā)展的理念是中國確立國際地位之根本。本書共分12章,分別是:百年求索:發(fā)展道路的歷史探索與現(xiàn)實選擇;千年難題:和平發(fā)展與崛起的矛盾;虛假臆斷:中國威脅論;和平發(fā)展:概念界定及科學內涵;戰(zhàn)略機遇
本書收錄了2016年環(huán)球時報社總編輯胡錫進所主筆的,在環(huán)球時報上發(fā)表的國際評論和單仁平文章。許多評論文章受到中宣部、外交部等有關部門的肯定和表揚,被認為表達了中國主流社會在國際問題上的態(tài)度、看法和立場。
本書收錄了2016年環(huán)球時報社總編輯胡錫進所主筆的,在環(huán)球時報上發(fā)表的針對國內社會熱點問題所發(fā)表的評論文章,反映了中國主流社會的聲音,許多評論文章受到上級有關部門的表揚。書稿分為大國之路、經濟動態(tài)、觀港澳臺、問計民生、文化生活、輿論百態(tài)6輯。
《政治傳播研究前沿書系:中國政治傳播策論》是由抽象虛緲的學理研判和高大宏遠的人類政治,向具體的中國政治傳播現(xiàn)實“轉型”的橋梁之作。 《政治傳播研究前沿書系:中國政治傳播策論》所選20篇“策論”,從歷史演變、研究意義、思維范式、傳播主體、軸心邊界、話語構建、媒介選擇、提升路徑等諸多方面,論述了中國政治傳播實際運行和理論
本報告嘗試對有關中國供給側改革和需求側調整兩個層面的熱點問題進行研究和梳理。
《新民說》是梁啟超在(清)光緒二十八(1902年)年至三十二年(1906年),用中國之新民的筆名,發(fā)表在《新民從報》上的二十政論文章。1916年部分收入《飲冰室文集》;1936年收入中華書局出版的《飲冰室合集》,同年并出版單行本《新民說》!缎旅裾f》的主要期望喚起中國人民的自覺,要從帝國時代皇帝的臣民,轉化為現(xiàn)代國家的
本書以中國國家利益為研究對象,分五個章節(jié),收錄了十八篇文章,探究了中國國家利益研究的重要意義,系統(tǒng)梳理了海內外關于中國國家利益的研究狀況,探討了關于中國國家利益的理論與理念發(fā)展,并以維護和拓展中國國家利益為目的進行了討論和設計。
本書解釋了為什么當代中國的發(fā)展,對外目標是促進和平,實現(xiàn)條件是維持和平,最終效果是鞏固和平。從歷史看,中國文化中“重和”是主流的和整體的,“尚爭”是暫時的和局部的。從理論看,建立保護產權和保障契約的“擴大與強化市場型政府”,是促進創(chuàng)新和實現(xiàn)“得自貿易收益”的重要條件,經濟的長期快速增長恰恰是建立在創(chuàng)新和“得自貿易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