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藏》(精華編二六四)收錄有《周海門文錄》《馮少墟集》《涇皋藏稿》。 《周海門文錄》,明代周汝登撰。全書十二卷,包括文十卷、詩二卷,內(nèi)容涉及講學語錄、題詞序跋、雜文、書信、詩作等,主旨闡發(fā)孔門大義、人倫教化、心學修養(yǎng)等。周汝登早年師從山陰王畿,為王陽明再傳弟子,服膺陽明心學。其文集中關于陽明心學的發(fā)揮頗具個人特色,由
"北京大學儒藏工程"是我國一項重大學術文化項目!度宀亍肥珍涀韵惹刂燎宄Y(jié)束這一時段中,儒家經(jīng)典及其注疏、儒家學者的著述和體現(xiàn)儒家思想文化發(fā)展的相關文獻,包括傳世文獻與出土文獻,盡量選用最好的底本,按傳統(tǒng)的經(jīng)、史、子、集四部分類法進行分類。 本冊為朱熹《資治通鑒綱目》前三十卷。為朱子史學代表著作之
《儒藏》(精華編)在中國古籍編纂史上首次將傳世文獻、出土文獻及海外文獻萃為一編,并全面整理。傳世文獻收錄先秦至清末有代表性的、重要的儒家經(jīng)典和反映儒家思想、體現(xiàn)儒家經(jīng)世做人原則的典籍。出土文獻主要收錄近代以來出土的儒學典籍。海外文獻收錄日、韓、越三國存世的重要儒學文獻。采用最能代表儒家學術觀的經(jīng)史子集四部分類法,按部、
本書對近200年以來的《中庸》英譯本進行梳理和分析,探究譯本發(fā)生發(fā)展原因、譯本翻譯特色及其他相關因素,分析《中庸》在英語世界的傳播脈絡,同時結(jié)合專業(yè)讀者及普通讀者反饋、出版社發(fā)行情況等進行分析,探討其在英語世界的接受狀況。
本書從儒學是什么、為什么研究儒學、儒學研究的方法、儒學的變遷、儒學的重要問題等六個方面,系統(tǒng)地講述了自孔子至清末兩千五百年來儒學的起源、變遷、繼承、演化和影響,并條分縷析地介紹了儒學的重要流派、代表人物。需要說明的是,本書以梁啟超在清華國學院講課稿為底本,其語言通俗易懂,深刻全面,是讀者了解儒家哲學和中國文化不可不讀的
本輯收集論文21篇,依本書體例分為七個方面:儒藏講壇、專人專書、?北嬲、儒學新論、國際儒學、文史論叢、書評。在具體內(nèi)容上,有闡述日本學者在“萬世一系”的天皇體制下和日本的風土空間中吸收與轉(zhuǎn)化中國儒學的復雜心態(tài),特別是日本陽明學者對陽明學的受容與轉(zhuǎn)化、日本孟子學與中國孟子學之間的增減與對立關系;有多位作者考鏡源流,重在
《易經(jīng)》是中國最古老、最權威、最著名的一部思想經(jīng)典,是中華文化的總源頭,被稱為“群經(jīng)之首”。它是儒、道、墨、法、兵等諸子百家思想的重要來源,是中華民族的精神瑰寶;诖,本書選取“乾、坤”“比、離”“履、謙”“夬、革”“臨、節(jié)”十個卦,每兩卦一組,分五講,深刻闡釋卦義,引經(jīng)據(jù)典,援引實例,說理通俗易懂,論述了中國自古以
本書是作者對《論語》的解讀和闡述,全書分為三講,主要圍繞“什么是君子”“君子人格的特征”“君子人格的養(yǎng)成”來闡述。作者遵循孔子的思想軌跡去領略君子人格的構(gòu)建,將深奧的道理貫穿在古人的平凡生活中,舉例豐富,
《從〈大學〉看修身之道》依循《大學》“三綱領”“八條目”的論述思路,系統(tǒng)闡述了修身的內(nèi)在意涵、方式方法、進程步驟以及當代意義。作者借用《說文解字》的相關字詞解析,注重從“字”的角度引申敷衍,對《大學》所述
《禮記》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典章制度書籍,是儒家經(jīng)典之一,既記述禮儀制度,又論述關于禮的理論及其倫理道德、學術思想。本書稿對《禮記》進行分析與解讀,分為“《禮記》是中華禮儀文化的百科全書”“禮具有‘驚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