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主要內容包括:三國魏鐘繇楷書三表、晉王羲之《黃庭經》、晉王獻之《洛神賦十三行》、唐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唐虞世南《孔子廟堂碑》、唐褚遂良《孟法師碑》等。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北魏龍門四品、北魏《張猛龍碑》、北魏《張黑女墓志》、北魏《石門銘》、北魏《元詮墓志》、北魏《崔敬邕墓志》、北魏《孟敬訓墓志》等。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晉王羲之《十七帖》、晉王獻之草書六帖、唐孫過庭《書譜》、唐張旭《古詩四帖》《肚痛帖》、唐懷素《自敘帖》、隋智永《真草千字文》等。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郭店楚簡、睡虎地秦簡、里耶秦簡、尹灣漢簡、張家山漢簡、銀雀山漢簡、武威儀禮漢簡、武威王杖十簡、居延新簡等。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晉王羲之《蘭亭序》、唐顏真卿《祭侄文稿》、唐懷仁《集王羲之書圣教序》、唐陸柬之《文賦》、唐李邕《云麾將軍碑》、宋蘇軾尺牘四種等。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周《大孟鼎銘》、周《散氏盤銘》、周《毛公鼎銘》、周《虢季子白盤銘》、周《大克鼎銘》、周《曶鼎銘》、戰(zhàn)國《石鼓文》等。
本項目將卷軼浩繁的中國歷代書法經典加以分類,精中選精,整體打造成七卷,即《篆書卷》《簡書卷》《隸書卷》《魏碑卷》《楷書卷》《行書卷》《草書卷》。每卷精選歷代**代表性的碑帖10種,精中選精,堪為沙里淘金。內容既有書體演化流變的概括論述,又有碑帖釋文、注釋、評鑒,評鑒部分具有原創(chuàng)性和學術性。 本
《玄隱廬錄印》系中國現(xiàn)代著名學者、詩人、書法家與書畫鑒賞家潘伯鷹先生(1904—1966)生前所藏用印。潘伯鷹先生喜印學,眼界甚高,非氣息高古、精制雅潤者不取也。有《玄隱廬錄印》拓本一冊,經錢君匋先生整理、題端并作序,時1969年12月,序曰:“伯鷹生前擬集拓所用印成集,名之日玄隱廬錄印,后以病未果。今伯鷹謝世已將四年
元次山碑,又名容州都督元結碑,全稱《唐故容州都督兼御史中丞本管經略使元君表墓碑銘并序》。碑原在河南魯山縣城北青嶺元結墓前,現(xiàn)位于魯山縣魯山一高校園內,外有明代修建之碑亭為其遮擋風雨。系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于大歷七年(公元772年)63歲時為好友元結親手撰寫并書丹的悼文。全文以寸半見方的楷書寫就,字跡渾厚雄健,遒勁秀拔,氣
本書以力求全面呈現(xiàn)吳子復的篆刻藝術為宗旨,是迄今收入?yún)鞘献套髌纷疃嗟挠”尽H珪杂∽V為主,后有附錄。印譜分為上下編。上編精選吳氏自刻自用印一百五十余方,下編精選吳氏為故舊門生等人士所作印一百一十余方。附錄部分收入?yún)鞘显缒曜髌、曾用印、篆字印稿、課徒印稿、印盒設計稿及印盒圖案拓片等資料。印譜所選印作主要來自作者歷年自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