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包括六章,先是對我國珠寶教育的發(fā)展歷史進行回顧,分析珠寶教育現(xiàn)狀,進而闡述地大珠寶學院的成立背景、發(fā)展脈絡及30年來取得的豐碩成果,說明GIC珠寶教育體系在全國形成的引領示范效應及發(fā)展中的珠寶學院。接著,本書分別從本科層次、研究生層次和職業(yè)教育三個方面介紹珠寶學院的培養(yǎng)體系。最后,論述了GIC珠寶教育體系在長期發(fā)展
《唐代首飾、金銀器活化研究》期盼通過對唐代首飾和金銀器的器形、紋樣、工藝以及所承載東西方文化交流現(xiàn)象等的研究,分析其折射出的造物觀、價值觀、佩戴理念等文化內(nèi)涵,重點探析活化設計研究的價值和時代意義,嘗試從道與器、理論與實踐之間的辯證關系尋找如何解讀傳統(tǒng)文化,并應用到現(xiàn)代設計之中,以求建構新中式風格的設計文化價值體系。全
《百搭簡約風手編包》收錄了22款用麻線、棉線和棉草線鉤織的百搭簡約風手編包。作者奧鈴奈(RenaOku)提出一種理念,那就是麻線和棉線等自然質(zhì)樸的素材十分適合用來制作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包包。書中作品從便于日常使用的基礎款,到設計感很強的獨特款式都有涉獵,集合了眾多實用且可愛的包袋。制作方法上作者選用了以短針為主的鉤針針法
說起編織,很多人想到的就是厚厚暖暖的毛衣,沒有十幾天甚至幾個月沒法完成的那些大件作品,但是要想享受編織的樂趣,其實還有很多可以快速完成的實用作品,比如圍巾、披肩、長裙、帽子、背心、手套、襪子、手拿包等,精致的小物加上一點別出心裁的設計,半天或者即可完成,真的是讓人越編越上頭!我特別喜歡的是,傳統(tǒng)的阿蘭花樣里的連帽開衫,
本書是日本編織類頂級暢銷書《毛線球》系列的2022年秋號,主要介紹了適合秋冬季的各種編織服飾,以毛衫、背心為主,兼顧帽子、包包。本書作品的設計理念,既有突出編織的色彩變化之美的,比如費爾島編織板塊,斑斕的配色,精美的花樣,猶如設得蘭群島的風景一般令人陶醉;也有突出編織的溫暖與愛的屬性的,比如以家人之名編織板塊,老中青幼
本書共分三篇,礦物篇、巖石篇和寶玉石篇。從巖石、礦物和寶玉石的形成、分類和特征說起,介紹了山西省特有的巖石、礦物和寶玉石的分布及用途。礦物篇從礦物的識別與鑒定講起,分別介紹了常見礦物的晶體結(jié)構、成因分類、鑒定特征和一般用途。巖石篇主要介紹了自然界中三大類巖石的分布范圍、研究方法以及三大類巖石的種屬,并通過實例舉證闡述了
《讀懂珠寶:100顆石頭、100個神話、100段傳奇》是一本珠寶百科全書,也是一本歷史文化圖書。它既是一本珠寶簡史,也是一本珠寶故事會。作者是知名雜志主編、珠寶研究專家,珠寶設計鑒賞界的權威人士,她用100件珠寶,100個故事,100個傳奇或神話人物,講述了整個珠寶的歷史和其所承載的各類文化。 同時書中收錄了各種知名珠
當胸針恰到好處地點綴于衣衫之間,它訴說的不僅是佩戴者的心事,更是光陰的故事和時代的沉淀。時代的腳步從未停歇,時尚也在潮起潮落中更迭。本書選擇Vintage胸針這一器物,對其進行系統(tǒng)梳理和品鑒,試圖從浩瀚的歷史和多元的文化中找到一個入口,去追溯并梳理20世紀20年代至80年代的時尚和時代的演變脈絡。作者作為一個中國人,與
本書入選“60歲開始讀”科普教育叢書。編織是非常適合老年人的手工項目,本書講述手工編織文化,講解各種編織方法,提供豐富編織案例。全書詳細介紹了鉤針編織的線材、鉤針、針法符號等,以簡潔明了的文字搭配清晰的圖片,展示每種針法的特點和詳細鉤織方法。不管是編織新手,還是有一定基礎的編織愛好者,都能夠了解中國編織文化,練習編織作
BEYONDTHEREEF是手編包的品牌。本書中介紹的都是BEYONDTHEREEF的包包,有手拎包、托特包、單提手小包、束口包、三角包、手機包等。書中的作品非常時尚,都是非常流行而經(jīng)典的款式。雖然看著復雜,但是編織方法都非常簡單。主要在設計和輔材的搭配上下功夫,編織包配上精致的五金材料,制造出有品味又不失女性化的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