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聞一多在清華大學的神話課程的講義,也是作者神話研究論文的結集。其中《伏羲考》講述了戰(zhàn)爭與洪水是中國神話體系的源頭,華夏民族的祖先是葫蘆,《龍鳳》講了“龍鳳”的形象的由來;《姜塬履大人跡考》講述了“巨人足跡”隱藏著周朝人的太陽神崇拜;《高唐神女傳說之分析》講述了東方美神高唐神女的傳說背后隱藏的秘密:《說魚》講述了魚
本書內容包括:龍的東西之別和最終統(tǒng)一、龍的起源、希臘和羅馬神話中的龍、《圣經》和圣徒生活中的龍、日耳曼龍、動物寓言集和凱爾特神話中的龍、亞洲龍、民間傳說中反對貴族統(tǒng)治的龍等。
天安門的石獅子、皇極門外的九龍壁、養(yǎng)心殿的甪端、大通橋的鎮(zhèn)水獸……這些代表吉祥如意的神獸也是古都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書中160余幅彩繪作品,把北京中軸線及運河水系代表性神獸的真實現(xiàn)狀還原出來,以藝術的方式講述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故事,希望喚起更多人關注古都的文物保護與文化傳承。細微的觀察、細節(jié)的表現(xiàn)和細致的描繪,不僅體現(xiàn)出的
本書分為四部分,收錄了《女媧即瓜及其他》《神話研究的語言學視界》《神話王國的探尋者——李子賢神話研究評述》《李子賢教授訃告》等內容。
本書是作者2006-2018年為云南大學文學院中文系研究生講授《神話學》的講稿,包括《民國時期西南少數(shù)民族神話研究概述》《西南彝語支民族原始文化習俗述論》等。
該書稿分為四輯。輯一為薩滿教的最新發(fā)現(xiàn)展示。該輯由《獵獲要分享》《蒙古創(chuàng)世神話》《論薩滿圖像》《論吉雅其神塑像》《騰格里之子》《什喇·曼吉來》等內容組成。輯二是有關生育崇拜的六篇調查報告!陡虏紶栴~赫因·奧麥》等四篇作品是扎魯特、科爾沁和新疆地區(qū)關于奧麥田野調查報告。在《布里亞特薩滿教徒達西及其銅雕》和《鄂倫春人生活、
本書通過田野考察全面分析了日本農耕起源神話傳承與周邊國家(如中國、朝鮮、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同類神話傳承,并對其進行比較研究,從而嘗試梳理出日本稻作神話的譜系。其所進行的研究有利于文化交流,對學問的發(fā)展也具有建設性意義。同時其研究范式對于國內的相關學科研究如歷史學、社會學、民族學等,都具有借鑒意義。
本書作為深描叢書的其中一本,是一部關于宋代文化史研究的新著作,主要探討了唐宋以來民間流行的壽生信仰。壽生信仰是唐宋時期發(fā)源的一種民間風俗信仰,人們通過燒紙錢來償還在幽冥所借債務,并在幽冥儲蓄,以備身后使用。作者利用出土文獻、現(xiàn)存文物遺跡等史料,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探討了壽生信仰的起源、流傳與影響,加深了人們對傳統(tǒng)社會生
漢密爾頓的這本《神話》分門別類、深入淺出地介紹了關于古希臘神祗和英雄的大量神話傳說,堪稱是一部關于希臘神話的總綱性著作。作者的文筆生動而細膩,宛如一位學識淵博的智者在用親切平易的語言娓娓道來,為你講述那些年代久遠卻又歷久彌新的故事。如果你對奧林匹斯諸神各自的職司、性格、事跡和彼此之間的關系略有了解但卻知之不詳,如果你對
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孕育了極其豐富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其中,表現(xiàn)史前文明的文化祖先型神話積淀了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精神,伏羲女媧神話作為這類神話的經典代表,其學術價值和文化意義不言而喻。本書以中國不同地區(qū)和民族廣泛流傳的伏羲女媧神話為專題,采取數(shù)據學方法,闡釋了信息技術日趨普及大背景下該類型神話數(shù)據研究的意義,從伏羲女媧神話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