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按照杜威哲學思想的內(nèi)在邏輯來組織材料。按照杜威哲學的方法論、經(jīng)驗概念、本體論、認識論和社會哲學這個思路來撰寫,一方面,這符合杜威哲學體系的內(nèi)在邏輯結(jié)構,包括最為基礎的本體論、作為認識方法的認識論、作為哲學思想的應用的社會哲學。從最為基礎的部分開始,能夠清晰地解釋應用階段的概念和思想來源;另一方面,這也符合杜威用發(fā)
托馬斯·庫恩是二十世紀下半葉最富爭議的學術人物之一。《科學革命的結(jié)構》(1962)出版之后。庫恩把主要精力放在對“范式”和“不可通約性”概念的澄清和維護上。1980年代以來,庫恩越來越傾向于從語言的角度,重新闡釋在《結(jié)構》中提出的哲學主張,這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庫恩后期“語言學轉(zhuǎn)向”!逗笃趲於骺茖W哲學思想研究》分析了庫
《唐納德·戴維森》內(nèi)容包括真理與意義;行動哲學;徹底解釋;哲學心理學;語義學與事件形而上學;對于外部世界、他人心靈以及我們自己心靈的認識;以及戴維森的工作對于文學理論的意義。這只是對戴維森全部工作范圍的一個綜合性導論,正因為如此,對于哲學、心理學、語言學以及文學理論專業(yè)的高年級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專業(yè)人員來
施特勞斯的學問方向給中國學人的啟發(fā)首先在于:自由主義也好,保守主義、新左派主義或后現(xiàn)代主義也好,是否真的能讓我們應對中國文明所面臨的深刻歷史危機。我們相信,按施特勞斯的學問方向培育自己,我們肯定不會輕易成為任何“主義”的教誨師,倒是難免走上艱難地思考中國文明傳統(tǒng)的思想歷程。
杜威曾說,“如果我在提出科學作為一種知識的特性時,徹底地用‘技術’代替‘工具論’,我就有可能避免大量的誤解。”杜威雖然沒有關于技術的專門著作,但是在他的全部著作中,卻充滿了對技術的批判。與通常理解不同,杜威用“技術”描繪人類的各種活動,它是人類面對各種疑難情形時,利用各種探究工具作為手段來解決各種問題。因此,技術是對工
富蘭克林(1706—1790),美國科學家、政治家。他出生于波士頓一戶蠟燭店主家,只受過兩三年的學校教育。在美國獨立戰(zhàn)爭時期,富蘭克林是個反英斗爭的老戰(zhàn)士。還參加起草了著名的《獨立宣言》。在科學研究上,他非常執(zhí)著,曾冒著生命危險在大雨中放風箏,目的是為了研究雷電。他發(fā)明的避雷針為人類做出了巨大貢獻。
本書共分十二章,記敘了本杰明·富蘭克林成為美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外交家和科學家、實業(yè)家的成長和奮斗經(jīng)歷。
富蘭克林是18世紀美國的實業(yè)家、科學家、社會活動家、思想家和外交家。他是美國歷史上位享有國際聲譽的科學家和發(fā)明家。富蘭克林通過在暴風雨中放風箏捕捉到了雷電,從而發(fā)現(xiàn)了雷電的秘密,這對于全人類都是一個偉大的貢獻。此外,他還是一位優(yōu)秀的政治家,美國獨立戰(zhàn)爭的老戰(zhàn)士。他參加起草了《獨立宣言》和美國憲法,積極主張廢除奴隸制度,
《富蘭克林自傳》是美國部、迄今為止這也是美國重要、讀者多的自傳作品之一,無論從自傳的角度還是從美國思想史的角度來看,都具有重要意義。本書是文藝研究新視野叢書之一種,是在博士論文基礎上修改而成,本書從文化精神的視角對美國傳記文學開山之作——《富蘭克林自傳》進行闡釋。筆者分析了該《自傳》所刻畫的宗教理念支配下富蘭克林的道德
本書涵蓋從殖民時期到20世紀末三百多年美國哲學思想的發(fā)展歷程,涉及30多個哲學流派的100多個哲學家。主要包括自然主義、邏輯實證主義、操作主義與普通語義學、基督教哲學與天主教哲學、新實用主義、語言分析學派、后現(xiàn)代主義、現(xiàn)象學運動等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