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社會科學院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研究院編輯的系列國際關系研究第6輯選擇的主題是“負責任大國的路徑選擇”。我們認為,在當前,國際社會已經(jīng)公認中國的和平崛起是不可改變的趨勢,現(xiàn)在爭論的焦點集中在中國和平崛起后對世界市場和現(xiàn)存國際秩序帶來的影響。對此,中國明確提出了自己作為一個負責任大國的戰(zhàn)略定位,中國可以、應當而且正在成為國際
19世紀至20世紀初,歐洲各國外交關系風云變幻,波譎云詭。與這些外交關系緊密相聯(lián)的是各國政治制度的演變、民族國家的興起和國際法的發(fā)展。本書與周鯁生先生的《近代歐洲政治史》一起構成較為完整的近代歐洲歷史畫卷,使近代歐洲清晰地顯現(xiàn)在讀者面前。
本書試用建構主義的分析視角,以歷史的方法,細致地梳理了自1949年以來中國與聯(lián)合國的關系,剖析了不同歷史時期中國對聯(lián)合國采取的不同對策,研究了中國對聯(lián)合國重大問題的立場變遷及其內外因素。
《科技外交的理論與實踐》的主要任務在于提出“科技外交”的基本概念,將“科技外交”與“外交戰(zhàn)略”等幾個關鍵詞聯(lián)系起來,在學習總結科技外交相關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逐步揭示科技與外交的內在聯(lián)系、相互作用,探索各國政府的科技外交狀況,全面剖析其在利用全球科技資源中的外交戰(zhàn)略,挖掘其在科技資源各領域利用過程中的影響力度,在回顧我國
《中國世界古文化》是一部全面細致介紹中國世界古文化的書籍,它綜合了中國和世界各個時期、各個地區(qū)種類繁多的各類型文化,就其歷史起源、發(fā)展走向、文化特色、重大影響,以及當時人們的生活狀況、人文風俗、語言特點、宗教信仰等方面進行描寫。書中相關內容豐富而詳細,考證科學而具體,論證嚴謹而明晰,且文字清新自然、人文氣息濃郁,明朗易
本書是2006年12月由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國家安全政策委員會舉辦的“第四屆中國國家安全論壇”文集匯編。本屆論壇的主題是“文化建設與國家安全”。論壇名譽主席、全國人大許嘉璐副委員長作了《論國家文化和安全問題》的主題報告。與會的國內、軍內眾多專家學者從我國文化建設的安全與發(fā)展、我國軍事文化建設、新形勢下維護和捍衛(wèi)我國文化安
1991年11月中越關系恢復正;詠,特別是1995年越南加入東盟后中越關系的發(fā)展變化令人關注。本書在回顧中越兩國傳統(tǒng)友誼的基礎上,著重分析研究了中越關系恢復正;詠碇21世紀初,兩國在政治、經(jīng)濟、文教和科技等方面合作關系的發(fā)展變化及其特點,并對新世紀未來兩國關系發(fā)展走向作了展望,旨在為關注中越關系問題的讀者提供參
《國際關系社會學》是俄“功勛科學工作者”茨岡科夫教授父子的新作,是一部視野開闊、涉歷廣泛、才氣橫溢的好書。老茨岡科夫教授是著名的國立羅蒙諾索夫莫斯科大學社會學系國際關系社會學教研室主任,又是俄羅斯外交家的搖籃、國立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的教授;小茨岡科夫是美國南加利福尼亞大學國際關系學博士、美國圣弗朗希斯科國立大學國際關系
本書打破史學界對承認新中國問題的傳統(tǒng)界定,將新中國在聯(lián)合國的代表權問題、中國對臺灣的領土主權和新中國對日和約簽約權問題納入對新中國承認問題的研究范疇,以美英分歧和協(xié)調為分析視角和研究重心,旨在對英美在承認新中國問題上的分歧與協(xié)調進行全方位的動態(tài)分析,凸現(xiàn)
中亞是一個與我國國家安全密切相關的地緣戰(zhàn)略空間,它直接關系到我國能源安全和打擊“三股惡勢力”的斗爭,關系到我國未來的安全與發(fā)展。目前,中亞國家正處于國家轉型的十字路口,面對大國在中亞的激烈競爭,面對中亞不定的未來,我國應確定怎樣的中亞安全戰(zhàn)略是一個必須回答的問題!妒致房冢褐衼喿呦蚝畏健窂闹衼喌臍v史出發(fā),重點分析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