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在多年的學習、演唱及教學中不斷地摸索和汲取世界文化的精髓,深感聲樂藝術之博大精深,而惶恐于自己的才疏學淺。通過反復思考,精選出這些在平時演唱和教學中有所感悟的德奧藝術歌曲,匯編成冊后撰寫出來與后來的學習者和欣賞者一起分享。由于“Lied”的歌唱旋律大多依據德文的發(fā)音規(guī)律寫成,在學習和演唱時需要使用德文,以
本書基于“文化”“人”“教育”三者間相互影響的密切關系,試圖以鋼琴藝術文化的視角對當代中國鋼琴教育以及在其基礎上產生的當代鋼琴文化進行辨證思考。全書由九章構成,首先論述了鋼琴藝術文化的流派與觀點、分析了中國鋼琴音樂文化的引入與萌芽及形成與發(fā)展壯大的過程;其次探討了中國鋼琴音樂的文化積淀與價值取向及創(chuàng)作風格與結構分析;最
本書是蘇州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學前教育專業(yè)通用教材《樂理與視唱練耳》的配套習題集,根據該教材的章節(jié)安排,結合基本樂理學科特點及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的實際情況,系統(tǒng)梳理了教材內的相關知識點,將每章習題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基礎練習篇,該部分以大量基本練習為主,在傳統(tǒng)音樂理論題目的基礎上,結合學前教育專業(yè)所需要學習的相關音樂技能
本書所收二十二曲,均是嚴澂自己所彈奏、修訂過的琴曲,其中包括沈音所作的《洞天春曉》《溪山秋月》等。《松弦館琴譜》一度被琴界奉為古音正宗,因其影響力巨大,后來成為《四庫全書》中收錄的一部明代琴譜。嚴瀓在琴藝上師從名師承繼精華,合百家之長,創(chuàng)立了“清、微、淡、遠”的琴曲風格,創(chuàng)立了虞山琴派,并提出了虞山派的古琴理論,改變了
本書共八卷,首一卷,前六卷為:琴學須知、琴學粹言、琴律管見。后一卷為琴譜審音。因他的老師韓桂(字古香)、戴長庚(字雪香)的字都有“香”字,故將該書名為《二香琴譜》,以示對老師的感念。收錄琴譜包括:歸來曲、水仙操、漁歌、樵歌、洞天秋思、春曉吟、平沙落雁、梨云春思、秋江夜泊、岳陽三醉、孤猿嘯月、碧天秋思、靜觀吟、山居吟、瀟
本書共四卷,共收錄《猗蘭》《岳陽三醉》《春山聽杜鵑》《高山》《平沙落雁》《歸去來辭》《梅花三弄》《挾仙游》《瀟湘水云》《胡笳》等二十八首。琴譜強調彈琴要注重“情”的表達,此派風格清麗柔和,代表了江南的特色。如琴譜中戴源《鼓琴八則》包括﹕得情﹑如歌﹑按節(jié)﹑調氣﹑煉骨﹑取音﹑明譜理﹑辨派。對彈琴的藝術修養(yǎng)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
學前教育專指委認為《聲樂基礎與兒歌演唱》特色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適應了我國學前教育專業(yè)的新培養(yǎng)方案,體現了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落實了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加強了教材的先進性、科學性建設。教材編寫力圖從傳統(tǒng)的技能教育向藝術素養(yǎng)教育轉變,把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以環(huán)境育人的形式傳遞給學生,打破了學科的單一性、
本書是青年作曲家劉青創(chuàng)作的一首古箏協奏曲,其靈感及創(chuàng)作元素來源于昆曲《牡丹亭。游園驚夢》,標題入漫選自古琴曲結構中散起、入調、入慢、復起、尾聲中的入慢一詞,作曲家將其演繹為入漫意在表達夢境的甜美及其由淺入深的過程。在基于個人音樂風格的基礎上運用對位技法、調性調式變化以及和聲色彩明暗對比等現代作曲手法,將《入漫》的東方神
本書緊密貼合影像學臨床實際,分為放射篇與超聲篇。放射篇分別介紹了X線影像學基礎、CT影像學基礎、MR影像學基礎,以及各部位常見疾病的放射診斷。超聲篇詳細講解了心血管疾病、肝臟疾病、膽道疾病、胰腺疾病等的超聲影像特點及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