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稿是2018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文學、文化與文獻:宋代文人寺記的多層次研究”(項目批準號:18YJC751067)研究成果。宋代寺記數量較為龐大,《全宋文》中收錄有宋代寺記一千余篇,蘊含著豐富的文化信息,本著作以宋代文人寺記為研究對象,探討宋代寺記產生的因緣、文體特性、文化思想、文獻問題,具體考訂《全
本書稿主要記述了拉薩、山南和日喀則三地的薩迦寺志,包括拉薩周邊的尼木縣、曲水縣、堆龍德慶區(qū)、柳梧新區(qū)、達孜區(qū)、墨竹工卡縣、林周縣,山南市浪卡子縣、貢嘎縣、乃東區(qū)、錯那縣的薩迦寺廟和日喀則市仁布縣、南木林縣、桑珠孜區(qū)、謝通門縣、昂仁縣、薩迦縣、拉孜縣、定日縣、仲巴縣、亞東縣、康馬縣、江孜縣等地的薩迦寺廟。不僅梳理了衛(wèi)藏區(qū)
作者于日本東京大學總合圖書館所藏《嘉興藏》中發(fā)現丈雪通醉禪師刻印于順治年間的十二卷本《破山禪師語錄》,是同《語錄》現存最早一版,且實為孤本,國內現存《嘉興藏》中均未見收錄,具有不可替代的史料與文獻價值。本書結合現存諸版,以現代學術手段對此孤本進行合校,力爭完整、忠實、清晰的再現其面貌,便于廣大學者利用、研究,這是作者著
本書稿由三大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為藏譯《法顯傳》原著,書中共記載我國東晉時期西域32國的地域文化概貌,法顯游歷印度的行進路線、住留時日及主要活動,真實地記敘了所經亞洲各國及我國新疆地區(qū)在公元5世紀初的歷史狀況。第二部分為研究內容,首先為前言,其次對原著中記載的各國名稱,涉及的遺址、年代、人物、派別、術語進行注釋和考證,最
本書稿以通俗易懂的語言詳細注解《智者入門》一書的“講述”“辯論”“寫作”三部分內容,該書的出版對于研究西藏傳統(tǒng)文化具有重要的出版和參考價值。薩迦班智達·貢嘎堅贊所著的《智者入門》蘊含了豐富的哲學思想內涵,闡述了如何學習藏族傳統(tǒng)文化大小五明,進而成為一名真正學者的方法和過程。對藏族文化影響深遠。規(guī)范了當時藏區(qū)的辯論制度。
藥師琉璃光如來是東方凈琉璃世界之教主。藥師如來于過去世行菩薩道時,曾發(fā)十二大愿,為眾生解除疾苦,使具足諸根,趨入解脫,故依此愿而成佛。住凈琉璃世界,其國土莊嚴,如極樂國。本書收錄了“中國福山合盧寺藥師如來與一帶一路”會議論文,收錄了與會專家學者的論文約五十余篇,系統(tǒng)論述了藥師如來信仰的發(fā)展歷史、基本教義、義理、藥師經的
本書是“敦煌與絲綢之路研究叢書”之一,對漢文、蒙古文、藏文、回鶻文四種不同文字譯本的佛教經典《法華經?普門品》進行了比較研究,采用多種研究方法,涉及文獻學、社會學、語言學、版本學、翻譯學、歷史學等諸多學科,不僅有助于全面了解《法華經·普門品》的內容,不同語言的翻譯風格、翻譯方法、語法特點、詞組結構,四種文字譯本的異同,
絹帛佛畫即繪制在絲綢、麻布或棉布之上的佛教繪畫。從畫面內容上分為尊像和繪圖兩類,主要包括卷軸畫、幡畫、粉本等多種形式,原是宗教禮儀中用于祝禱眾生、祈求現世及彼岸世界夙愿的重要物質載體,遺跡上溯唐代下至明清。本書以“法相莊嚴”“缺憾之美”“風格大成”和“往生凈土”四個視角對中國絹帛佛畫的經典之作從內容、形式與風格上做出梳
中國連續(xù)一千多年的佛教石窟鑿建史,為我們留存下來無數風格各異、精美絕倫的壁畫作品,它們是特定歷史時期文化藝術的“活化石”。本書按題材分類,從美學視角出發(fā),用生動有趣的故事、通俗易懂的敘述,將哲理深奧、神秘抽象的佛教經典史跡呈現給普通大眾,帶你走進石窟壁畫的世界。本書既闡述了不同時段、不同類型壁畫的時代特點,又提出了壁畫
古代藝術家曾創(chuàng)造過難以計數的經卷佛畫,或繪制于絹帛、紙張,或契刻于棗梨,付梓于世,即便大量實物早已湮佚于歷史長河,爰及當世,世界各大博物館、圖書館或佛教寺院中,仍保存著數量可觀的插圖本佛經珍品,是寶貴的歷史遺產。本書將經卷佛畫作為佛教藝術的一個獨立品類加以處理,討論其定義、分類、功能、圖文關系、佛畫內容、圖像格套、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