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前曹植接受是曹植接受史中最重要的階段,它奠定了曹植中國文學史經典大家地位確立的基礎,指引著后代讀者的接受方向。本書關注曹作接受的重點讀者,勾勒其接受軌跡,探究其接受特點與內外因素,對于深化曹植與其作品、曹作接受者與其作品的研究,以及促進經典作家接受史寫作等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本書對“甲申文化熱”現象進行了梳理,對“甲申”文學進行了多方面的詮釋,圍繞“甲申文學”作品進行論述,提出這股歷史創(chuàng)作熱潮形成了“甲申文化熱”現象,并從文化角度、藝術審美角度、歷史觀點方面進行概括,認為這種現象是一種將作家文學轉換為民間文藝的方式,亦是一種定位于“大眾化”立場的以歷史自審的文學創(chuàng)作方式!凹咨辍眲(chuàng)作熱潮影
《西湖文藝評論(第5輯)》由杭州市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指導,杭州市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杭州市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研究院組編。立足杭州,面向全國,涵蓋文藝理論、美學、藝術史、文學、戲劇、電影、電視、音樂、舞蹈、美術、攝影、書法、曲藝、雜技、民間文藝以及網絡文藝、數字藝術、新媒體藝術、文化產業(yè)等多方面內容,分為“理論前沿”“專題策劃”“浙
本書收錄“八十個春天——馮驥才與天津”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的論文、發(fā)言與文獻圖說近四十篇,三十余名來自世界各地的學者、作家、翻譯家,從文學和文化遺產保護兩方面對“馮驥才與天津”這一主題展開研討。這些論文與發(fā)言聚焦馮驥才的文學作品和文化遺產保護實踐,分別從中西文化關系、民族心理、小說的審美風格及其文化與時代思考、知識分子的文
作為當代文學史上一位極為重要的作家,張煒的文學創(chuàng)作與學術研究一直是學界關注的焦點。2023年以來,圍繞張煒的相關研究呈現出繁榮的景象,并有許多新的亮點,《張煒研究(2023—2024)》應運而生。本書以張煒小說《九月寓言》《古船》《河灣》《東萊五記》《尋找魚王》《橘頌》等為依據,對張煒小說中的民間動物故事、象征性意象、
本書據作者在中山大學所開設中國當代文學前沿研究方法課程(本碩貫通課程)講稿寫成,國內尚無同類著作。全書分為10講,依次介紹、評價10種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方法,包括反映論模式、重寫文學史思潮、再解讀、文學制度研究、社會史視野、史料派等。對每種研究方法的學術脈絡予以梳理、論其得失,并結合當前學術環(huán)境討論其借鑒價值。本書既是有
《文心雕龍·集校版》致力于將經典通俗化,是文愛藝先生耗時四十年對《文心雕龍》各種版本進行集校并精心編、注、譯的權威范本。本書不但有細致的校勘、精良的注解、通俗的翻譯和扼要的點評,同時把中國最古老的排版方式與西方版式巧妙互融,把文字符號、標點符號與圖文形式結合,呈現出了一種全新的閱讀效果。
本書為與肇慶相關的文學創(chuàng)作評析、藝術形式闡釋論文集,凸顯其對地域文學藝術審美特征的探究,共分為三編:上編是文學評論,主要選錄肇慶市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會員代表的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和評論的論文。中編是藝術評論,主要選錄肇慶市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會員代表的中國古代和現當代藝術研究和評論的論文,內容包括戲劇、電影、音樂、書法、美術、攝影
《文選》版本研究一直是文選學研究的重點,而在《文選》諸版本中,南宋淳熙八年池陽郡齋尤袤刻本《文選》(簡稱尤袤本)影響頗大,它不僅是現存最早的完整的《文選》刻本,還是后世李善注刻本的祖本,亦是當今閱讀與研究《文選》的通行版本。目前關于尤袤本的爭論較多,且缺乏整體性研究!队荣蟊尽次倪x〉文獻研究》一書即以尤袤本為研究對象,
本書是一部有關文學題材的作品集。書中精選了曾執(zhí)教于西南聯(lián)大的五位先生們——朱自清、蕭滌非、游國恩、浦江清、羅庸的文學類文章或者講稿,根據各位大師的擅長領域,精選其中的精華文章組成本書。如朱自清的《先秦諸子》,蕭滌非的《東漢文人樂府》,游國恩的《西漢后期的散文和辭賦》,浦江清的《雜劇作家的時代分期》,羅庸的《中唐文學之創(chuà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