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所書內容是南朝宋武帝劉裕頒布的《與臧燾敕》,是其整頓時弊、崇師重教的例證。清代篆刻家、書法家吳讓之以篆書書寫了這篇敕文,通篇文字點畫舒展飄逸,結體瘦長疏朗,行筆穩(wěn)健流暢,可供篆書愛好者研習與欣賞。
本書是吳昌碩晚年的扛鼎之作,現藏于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吳昌碩篆書宗法石鼓,歷經60余年,至老不輟。這件作品是吳昌碩74歲所寫,功力爐火純青,人書俱老。他極力避免“側媚取勢”“捧心齲齒”的狀態(tài),把三種鐘鼎陶器文字的體勢,雜糅一體,字體敦厚剛勁、率真遒潤。本作品是學習篆書的絕佳范本。
本書主要內容為其用行書書寫的千字文。其書風溫潤秀勁,法度謹嚴而意態(tài)生動,雖無雄渾的氣勢,卻具晉唐書法的風致。本書對于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大有裨益,尤其對廣大書法愛好者和研究者而言是不可多得的珍貴資料。
本書是文徵明行草書的代表作品,作品內容為唐代詩人王勃的名作《滕王閣序》全篇。通篇書法節(jié)奏感很強,行筆流暢,毫無遲疑,行書草書互為參雜,古樸高貴。本作擁有典型的王羲之《圣教序》風格的同時,又具有趙體韻味,現藏于蘇州博物館。
本作是趙孟頫奉元仁宗敕命撰寫的,時年六十三歲,為趙氏晚年楷書的代表作。其筆法秀媚,蒼勁渾厚,獨具風格,于規(guī)整端嚴處見瀟灑,點畫顧盼有致,用筆沉著峻拔,充分體現了趙氏書法的風韻和神采?袔姓勤w孟頫大字楷書的特點,很適合初學者臨習欣賞。
本書為趙孟頫中期作品,本卷為長篇行書,作者以精巧嫻熟的筆法,揮灑自如,一氣呵成,具有“落筆如風雨”的氣概。用筆珠圓玉潤,宛轉流美,神氣充足。現藏于遼寧省博物館。
本書是針對初學者臨摹學習而編,所選碑帖均為歷代最具代表性、受眾面最廣的碑帖范本,最大特點是高清、全文、零距離。初學者可以非常真切地體味到該碑帖在結構、點畫、用筆、用墨等方面的細微之處,這對臨摹技法的掌握有較大幫助!堵迳褓x》用筆圓轉流美,充分展示了趙孟頫的書法風格。本帖行書中兼楷書的結體、點畫,深得“二王”遺意,尤其是
本書是唐代書法大家顏真卿的楷書代表作。此碑結字端莊,寬潤疏朗,氣勢雄強,骨架開闊,方形外拓,橫細豎粗非常鮮明,方圓轉折的筆法清晰。此碑是學習顏體楷書的極佳范本。
本書為其書寫的篆書《千字文》,“格峻”“力猛”“功備”是后人對這篇書法作品的評價,承李斯《嶧山碑》玉箸筆法,以瘦勁取勝,結體縱勢而修長,筆畫從頭至尾粗細一致,婉曲翩然。本作是學習篆書的不二之選。
本書為晉代陸機撰文,陸柬之書,從中可以窺見深厚的王書風范,為陸柬之行楷代表作。全書字體以正、行為主,間參草字,雖三體并用,但上下照應,左右顧盼,配合默契,渾然天成。筆致圓潤而少露鋒芒,表現出平和簡靜的意境。筆法飄縱,無滯無礙,超逸神俊,深得晉人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