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00前200年,文化中國的諸子時代,確立了中國人生活和思考的軸心。春秋的諸侯和家臣都不重要,主角是素王孔子,然而孔子的禮在戰(zhàn)國剛剛到來時就飽受挫折,兵家、縱橫家以用計取代禮,其后有變法,西河之學與稷下之學交相輝映,開啟了熱鬧的諸子時代。孟子、莊子、老子、墨子互相辯駁,他們創(chuàng)造的思想觀念,至今流淌在中國人的血液中
本書內(nèi)容主要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篇、水文化篇和徽文化篇,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儒釋道和墨法兵家文化;以及水文化和徽文化篇等作出了深入淺出、化繁為簡的解讀闡釋,內(nèi)容豐富,主題明確,主線清晰,邏輯縝密,是青年大學生開展文化理論學習和增強文化自信的重要輔導讀物。
本書清晰界定了不同時期“西”的意涵,并依據(jù)各個時期中西關系的特征將自先秦至1800年前后數(shù)千年的中西文化關系劃分為兩個大的階段:上卷主要講述從遠古時代到鄭和下西洋這一時期的中西文化關系(1500年以前),下卷則是大航海以后即晚明和盛清時期(1500—1800),全面拓展了近代以前陸!敖z綢之路”的歷史文化意蘊。 本書打
內(nèi)容簡介中國傳媒大學自2020年起在全國率先啟動藝術類招生考試改革,文化課考試由以前的考語數(shù)英改為考文史哲,本書即為該校指定的歷史考試參考書。本書也是嚴肅的歷史學者撰寫通識讀本的一次嘗試。本書內(nèi)容分為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xiàn)代兩部分。中國古代史部分,論述早期華夏文明的形成,先秦時期的社會變動,秦朝的興亡,兩漢魏晉南北朝時期
《清詩流派史》,本書條分縷析,又融會貫通,既努力地探究清代各流派產(chǎn)生、發(fā)展的歷史原因及詩學本身的原因,又精心尋繹各流派之間的相互影響;既沿波討源,探求其繼武前賢之處,又能由表及里,較確切地擷取其思想藝術方面的獨到特點,平實地闡述其得失,考究其消長。此書用力甚勤,資料翔實,自成體系,多有精審之見。
《傳統(tǒng)中國研究集刊》由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編纂,是一本有較高學術質量的不定期學術集刊,在學術界獲得良好的口碑。本輯收錄近期國內(nèi)外眾多學者研究中國傳統(tǒng)政治、經(jīng)濟、社會、風俗禮儀等多方面的論文,見解深刻,頗有新意。
本書以我國古代流傳的正史為基礎,真實地還原歷史原貌,用一個個精彩的小故事,按時間順序,通過總述、漫畫、故事講解的形式,分21期內(nèi)容介紹中國歷史,把中國歷史上風云變幻的大事件一一展現(xiàn),脈絡清晰,語言風趣幽默,通俗易懂,讓小讀者一氣呵成地了解中國歷史。
本書以英國牛津大學博得禮圖書館藏“拉夫雷斯檔案”中的洛克“中國筆記”手稿為突破口和核心內(nèi)容,從不同角度整理、呈現(xiàn)和分析“中國筆記”的時代背景、結構內(nèi)容、認識基礎和知識來源,力圖將這一全新史料完整準確地呈現(xiàn)在世界面前。洛克對中國的關注并不局限于《人類理解論》和《政府論》中的只言片語。洛克不僅多次在英國尋訪中國人的蹤跡,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