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為總論,共三章。概述以中國古代文學作品為題材的繪畫創(chuàng)作的基本情況。第二部分為個案研究,共四章。分別對《楚辭》等主要的文學作品在繪畫中的接受情況進行全面、深入的考察。第三部分為附錄,有若干重要的文章。
俄羅斯?jié)h學家波茲涅耶娃的論文集。俄羅斯?jié)h學家波茲涅耶娃的研究兼及中國古典文學和現(xiàn)代文學,有大量的著述及譯作存世。她是俄國歷史上首次完整翻譯《列子》和《莊子》的學者。她認為中國的8—12世紀為中國的“文藝復興”時期,并撰寫了《中國文藝復興時代的文學》一文。她不僅翻譯了丁玲、魯迅等人的作品,還創(chuàng)作了長達56萬字的《魯迅評傳
《中國書籍·學術之星文庫:中國文論話語體系試探》分別從何謂“中國文論”,中國文論構建的思想根基、話語體系、問題意識、知識領域等方面,對中國文論進行了研究。
《報刊史料與20世紀中國文學史叢書文本·史料·方法: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片論》分三大部分,分別從文本細讀、史料研究和學人評議等方面對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進行了專題性的研究!拔谋九c方法”注重文本細讀,從具體的文本出發(fā),利用新批評的細讀原則和形式主義文論的敘事學方法,在文本分析的基礎上,對文本的人物形象、敘事藝術、主題意蘊等
本書以文本細讀的方式對多位當代中國西部小說家、詩人及其作品進行透析,并思考與之相關的現(xiàn)象和問題。書中收錄的文章既涉及頗有影響的知名作家,也關乎正在成長的青年作家。作者身處西部,以獨特的批評目光尋找這個時代的解密金鑰,闡發(fā)存在的矛盾與困境。
本書內容分為三輯,輯一討論文學寫作與歷史主體之間的互建關系,尤其是小資產階級主體在當下寫作中的遷延和新變。這是本書的重點。輯二是一組作家作品評論,強調寫作的現(xiàn)場感和當下性。輯三是關于文學史觀和批評觀的幾篇文章和訪談。
本書通過對新世紀十年文學的研讀中,發(fā)現(xiàn)無后的意象,進而討論新世紀中青春文學的精神處境和現(xiàn)實寫作。內容主要包括三部分:無后與青春的理論提出;無后意象背后的精神解讀;青春文學在新世紀的寫作研究。 新世紀的文學創(chuàng)作中出現(xiàn)了一個獨特的文學意象嬰兒,它常常是以殘缺、病態(tài)的面貌出現(xiàn),并作為小說歷史書寫的情節(jié)性結尾,這個嬰兒同時存在
本書是有關中國文學的普及之作。作者從浩如煙海的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擷取有關農事、農民的詩歌、散文和故事,娓娓道來地為廣大讀者分析、解讀,為人們從文學的角度了解我國先秦以來的農業(yè)生產及其歷史打開了一扇門。
《文學這個魔方:王蒙王干對話錄》:1988年末至1989年初,作家王蒙與青年評論家王干進行了為期十天的對話,涉及文學的本質、現(xiàn)當代文學流派、文壇現(xiàn)狀、文學創(chuàng)作與評論等諸多問題,并對活躍在當時文壇的中外作家如莫言、余華、賈平凹、高行健、張承志、張賢亮、馬原、殘雪、汪曾祺、林斤瀾、王安憶、張抗抗、張潔、鐵凝、劉心武、馮驥才
《勵耘學刊(總第二十四輯2016年第2輯文學卷)》的主要內容包括:新視野、文學史研究、文化研究、文獻考辨和青年論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