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書是著名歷史學家許倬云在世界史的大框架內,以中國史為經線,將中外歷史采合為一體,對關乎人類歷史諸多方面進行精深論述,比如文明、文化、政治、經濟、社會等。該書的前半部分勾勒人類歷史與中國文化發(fā)展有關的大方向。后半段是從16世紀開始,即大洋航運開通,新大陸進入世界史,世界已是一個整體的局面下,中國與世界各處的發(fā)展。該書以
在省委宣傳部關于“持續(xù)打造出版精品”精神的指導下,積極落實“要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推出一批展現中華文明突出的連續(xù)性、創(chuàng)新性、統(tǒng)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文化讀物”的指示精神,打造“大家學術文庫”系列圖書,此次申報為第一輯。該系列圖書涵蓋了20世紀初至中期的知名學者,如舒新城、王國維、傅斯年等學術大家
葛劍雄教授是著名的移民史、人口史專家,2024年12月是葛劍雄教授的八十歲生日,也是其從教六十周年。桃李無言,下自成蹊,為紀念葛劍雄教授從教六十周年,特將葛劍雄教授指導的學生,主要是博士研究生的個人有代表性的學術論文集結出版。書中所收錄的文章皆來自先生指導的碩士、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研究人員,多數是在學術期刊已發(fā)表過的文
本書為面向一般讀者全面介紹西方史學思想的學術著作。全書分總論、史家、史著、學派、傳播比較五個板塊。總論部分提出關于西方史學史分期的新觀點。史家、史著部分論述薩魯斯特、普羅克比阿、布魯尼等十八位西方史學家的史學觀念和實踐;論述《歷史與批判詞典》《舊制度與大革命》等五部歷史著作的學學術價值和社會傾向。學派部分討論了啟蒙時期
道學作為儒家學說的新發(fā)展,其在南宋的興盛,不僅對南宋政治和社會生活產生重大影響,而且波及到當時及后世史家對宋代歷史的書寫以及歷史人物的評價。 本書利用文本考古學的方法,通過對史料的詳讀、對比、考證,發(fā)現受自身道學立場的影響,南宋及后世史家在書寫宋史時,對史料進行增刪、改易,使得傳世史料具有濃厚的道學色彩。卸下層層包裹的
真理、指稱和意義在傳統(tǒng)上是哲學語義學的三大核心概念。作者在這三個基本概念上與一般語言哲學對話,強調將整體史學文本與陳述性語言加以區(qū)分,獲得對歷史表現本質的恰當把握,充分認識史學介于藝術與科學之間的特殊性。他相信以蘭克、洪堡為代表的歷史主義基本上是正確的,并由此深入探討了經驗和主觀性的概念,以及政治史的核心地位問題。對史
本書是20世紀供美國歷史教師和學生使用的一部史學史教材,是以美國新史學研究的視角對西方史學史的全面回顧,最早出版于1937年,之后,作者根據多方面的意見和建議,也立足于當時美國新史學的蓬勃發(fā)展,在1963年做了重新修訂。 《歷史著作史》稱得上是一部真正的史學史,不僅敘述了歷史著作的編撰情況,更對這些歷史著作進行了優(yōu)劣的
何順果史學理論札記
中國史學史論集(倉修良文集)
本專著是中國歷史學研究經典方法論著作,新校本主要內容有6部分:一、導論;二、近代歐洲歷史方法論的起源;三、略論直接史料中的幾類最佳史料;四、說史料的解釋;五、轉手記載不如原著的舉例;六、略論歷史學的輔助學科。作者歷史方法論闡述,吸收了當時世界上歷史學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