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開篇梳理了沙龍進入中國的最初形態(tài),分辨它與傳統(tǒng)文人雅集、清談的關聯與差異,并梳理它的歷史脈絡。沙龍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成為現代中國難得的“文學公共領域”,開辟了一個嶄新的都市文化空間。本書研究的重點和意義在于:沙龍對中國現代知識分子群體形成的功用、沙龍里知識分子之間的社會交往與特定文學方式及主題的關系、沙龍的實踐與
《昭明文選》是南朝梁蕭統(tǒng)選編的一部文學總集,涵蓋詩文700多篇。清代著名學者梁章鉅是《文選》研究大家,著有《文選旁證》一書。在成書之前,他歷經數十載,在仿汲古閣本《文選》之上不斷進行校勘批注。今天我們能看到的是經他批校藏于福建師范大學圖書館的仿汲古閣本《文選》和藏于南開大學圖書館的《文選集成》二書。經對比,梁章鉅對仿汲
本書在其第一版的基礎上根據時代發(fā)展和網絡文學發(fā)展的情況進行了相應的修訂與更新。主要內容涵蓋了網絡文學概述、中國港臺地區(qū)及海外華語網絡文學、網絡文學網站、網絡文學寫手、網絡出版、網絡小說、網絡詩歌、網絡散文、博客文學和網絡文學語言,較為全面地展示了網絡文學的全貌和發(fā)展情況,能幫助在校學生和廣大感興趣的讀者清楚地了解網絡文
本書由A、B兩卷組成,適用于普通高等院校中文學科各專業(yè)中國現當代文學等本科基礎課程教學。全書選收從1898年至2013年年底為止重要的、有代表性且有廣泛影響的各文類現代中國文學作品。編寫體例新穎,具有實用性。作品原文后分別附有“作者簡介”“解題”“作家作品集錄要”“作者自述”“評論摘要”“研究文獻索引”等精選資料。本教
《云南文庫學術名家文叢:李叢中學術文選》為“云南文庫·學術名家文叢”之一,由云南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教授,中國當代文學研究人,中國新聞學學會理事李叢中編寫。具體內容包括文學思潮追蹤;朦朧詩的命運、對“崛起論”的回答;信息反饋與文學創(chuàng)作;等等。
《守望星群》輯錄了南陽作家張中坡針對南陽青年作家群和南陽作家作品所創(chuàng)作的文學評論。本書主體分“述說文友”和“解讀文本”兩個部分,后有附錄與后記,主要對段舒航、馬萌、徐道勝、水兵等二十余位南陽作家個人和作品進行介紹與品評,是一本解讀南陽作家個人和作品的地域性文學評論集。
解放以來流通較廣、影響較大的一個宋詞選本,僅從1962年到1988年再版4次,總印數高達百余萬冊。據統(tǒng)計到目前累計大概總印數在200萬冊以上。大學中文系師生及社會上古典文學愛好者幾乎人手一冊。按《胡云翼文集》(華東師大出版社2004年版)扉頁所言。版本:初版是中華書局1962年版,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根據中華書局1
本書認為京派作家的文學史意義,主要在于其敘事上的自覺與革新,他們身處“非文學”的時代卻對構成文本“文學性”的相關詩學因素極為看重并勇于實踐,由此文學現代化的命題在京派作家那里有了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推進,并且這種現代化是通過本土化的詩學路徑實現的。書中細致解析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文學及民族民間文學在京派小說中的不絕嗣響與表
《跨媒體風尚》關注具有代表性的閩派文學批評成就,并結集出版,書稿為其中一種,頗具代表性。
唐代文學追求“文質彬彬,盡善盡美”的審美理想,“文質半取,風騷兩挾”,終形成了“文質相炳煥,眾星羅秋旻”的繁榮格局!短拼馁|論研究》以文質論為切入點,以唐代文學發(fā)展史為背景,以各個時期代表作家的文學思想為考察重點,歷時性地梳理和探討唐代文學思想中的文質論,從文學本體的角度探討唐代文學觀念和文學風貌發(fā)展嬗變的規(guī)律!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