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9條規(guī)定:“公民從出生時起到死亡時止,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次討論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草案)》編總則中的第10條規(guī)定:“自然人從出生時起到死亡時止,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作者撰寫本書的基本理論思路
《哲學與侵權行為法》收錄了《侵權行為法解釋的理論研究》,《意外事故侵權法的社會契約觀念》,《結果責任、風險與侵權行為法》、《侵害與受害的意義》等8篇文章。
為了幫助全國各地的考生復習備考,我們組織全國各地長年從事成人高考教學和研究的專家、教授,根據(jù)2004年*修訂的《全國各類成人高等學校招生考試復習教材》叢書。全套叢書包括《政治》、《英語》、《教育理論》、《大學語文》、《藝術概論》、《高等數(shù)學(一)》、《高等數(shù)學(二)》、《民法》、《生態(tài)學基礎》、《醫(yī)學綜合》共10冊。叢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是行政法學研究中的一個帶有根本性的重大課題。本書基于比較與憲政的視角,運用矛盾與價值分析、哲理與實證分析等多種方法,集中圍繞行政法基本原則是什么、有哪些及如何適用等三個方面的問題,對行政法基本原則進行了全方位的研究,勉力建立我國成熟的行政法基本原則理論體系。全書共分五章:第一章著力于闡釋行政法基本原則之
本書共有28章,分別介紹了犯罪心理畫像的歷史,犯罪心理畫像的基本方法,還有如何從犯罪現(xiàn)場、證據(jù)、傷害形態(tài)、被害人、犯罪行為、犯罪動機、犯罪人特征等角度進行犯罪心理畫像。
本書基于法律形式化的理念而展開,著眼于程序的法理分析,力圖從中國法治的本土特點出發(fā),發(fā)掘程序法理論在中國語境下對應的實際問題。
本書收錄了作者近年來所寫有關法律、憲政研究的論文。作者分別對和平時期的羅馬法、法國大革命和歐盟立憲、中國古典若干觀念和制度等問題進行分析和解讀,由此對立憲這樣一項政治事業(yè)進行探索。
行政法的客觀基礎是一定層次的個人利益與公共利益問的對立統(tǒng)一關系。對這種利益關系,不同的時代、不同的人們有不同的價值取向?傮w上說,近代行政法強調這種利益關系的對立性,即命令與服從、權力與控制;當代行政法強調這種利益關系的一致性,即政府與公眾之間的服務與合作、信任與溝通,從而使行政權擺脫站在人權對立面的角色,實現(xiàn)政府與公
《身份犯研究》是作者在對中外身份犯理論研究成果比較借鑒的基礎上,立足我國的司法實踐和刑法基本理論,對身份犯問題進行較為全面、系統(tǒng)研究的嘗試,希望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將我國有關身份犯的理論研究引向深入,從而正確指導身份犯的刑事立法與司法實踐。
共同正犯是按分工分類法所確定的一種共犯類型,是刑法學共犯理論中的一個重要范疇。本書既有縱向的學說發(fā)展史的評述,又有橫向的比較研究,還運用大量判例、判決,對共同正犯進行了深入的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