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飛解讀〈封神演義〉》是作者李天飛所著的解讀經(jīng)典文學的作品,從《封神演義》和其他典籍中的各路神仙入手,以通俗有趣的語言講述他們的前世今生和傳奇故事,顛覆你對“封神世界”的認知,致力于構(gòu)建屬于當代人的“神仙傳”;其中也包括對各種民間傳說的考證、辟謠等內(nèi)容,力圖正本清源,為讀者講述一段完整可信的神話歷史;并在歷史長河和
《紅樓夢評論》,是國學大師王國維在1904年發(fā)表的篇文學論文,也是中國文學研究歷目前篇運用西方文藝理論評論中國古典文學明珠的論文,歷來評價甚高。本書除全文收錄《紅樓夢評論》一文并加以詳注外,還挑選了王國維其余講述叔本華哲學與美學思想的幾篇文章,包括《叔本華的哲學及其教育學說》《論叔本華與尼采》《古雅在沒血上之位置》《<
來自施耐庵故里的作家對《水滸傳》的深度解讀,多視角揭示《水滸傳》這部名著的內(nèi)涵,多側(cè)面探尋水滸傳寫作背后的故事,多角度評析水滸人物和若干事件之謎,是一部兼具史學、文學價值和文藝評論性質(zhì)的專著。作者視野開闊、文史功底深厚,用事實說話,以理性見長。作品邏輯嚴
“愈廬”乃袁行霈先生齋號,《愈廬論詩》分為上下兩編,上編為袁先生對于詩歌研究的體會、思考與見解,如《古典詩詞與性情的陶冶》,下編為袁先生對自《詩經(jīng)》至《臺城路•塞外七夕》五十多首古典名篇的精彩賞析,旨趣高雅,言語親切!队鷱]論詩》兼具學術(shù)性、趣味性、通俗性,是啟發(fā)民眾感受古詩詞之美,愛上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佳
《讀風偶識》共分為四卷,并附有“通論《詩序》”“通論二《南》”“通論十三《國風》”,全書近十萬字,書中對字詞章句并未進行詳細解釋,而是主要對《詩經(jīng)》中的十三國風中各篇的詩旨進行了通論性質(zhì)的評論。崔述解《詩》,最主要的成就在于有歷史觀念,用歷史觀點檢驗《詩序》是否符合史實,以歷史角度展開討論。往往以批判《詩序》為主旨,常
本書是“中外經(jīng)典短劇鑒賞文庫”的一種,共收入中國現(xiàn)代獨幕劇劇本16篇,均為名家所著。劇本短小精悍,各具特色,語言鮮活,富有個性。包括胡適的《終身大事》,田漢的《獲虎之夜》,熊佛西的《醉了》,林語堂的《子見南子》,夏衍的《都會的一角》,洪深的《咸魚主義》等。每個劇本后都有精彩點評,對該劇的思想性、藝術(shù)性、寫作技巧、語言特
唐人小說中存在大量的民俗意象,研究這些文化意象,無論對文學,還是史學、社會學、文化人類學等學科,都頗有裨益。然而多年來小說研究極少涉及此領(lǐng)域!短迫诵≌f與民俗意象研究》(增訂本)將小說與民俗相結(jié)合,摭取唐人小說中呈現(xiàn)出來的民俗意象,并對這些民俗意象進行細致梳理,分析這些民俗意象的社會文化心理背景,揭示這些民俗意象描寫在
梁啟勛為中國二十世紀著名詞學家。與夏敬觀、劉毓盤、吳梅、王易、汪東、顧隨、任訥、陳匪石、劉永濟、蔡楨、俞平伯、夏承燾、唐圭璋、龍榆生、詹安泰、趙萬里等并為朱、況一脈。成書于1931年的《詞學》一書,是梁啟勛在詞學研究領(lǐng)域內(nèi)的開創(chuàng)性著作,《詞學》總論云:“學問遞嬗,遂成進化。韻文亦學問之一種,自不能外此公例!痹摃赃M化
清代詩學文獻數(shù)量龐大、體例繁富,這是遠過于之前歷代詩學的兩個基本特征。民國初即有丁福保編《清詩話》,此后又有郭紹虞編選《清詩話續(xù)編》、張寅彭選輯《清詩話三編》等。張寅彭教授在此基礎(chǔ)上,自2012年起承擔國家社科重大項目,繼續(xù)編輯《清詩話全編》。編纂者計劃分內(nèi)、外兩編,內(nèi)編以時代為序,收錄上自順治下迄宣統(tǒng)的各種“自撰型”
《人間詞話》發(fā)表于1908年,屬于文藝批評類著作。王國維先生運用了傳統(tǒng)的詩話形式,而論及的內(nèi)容已經(jīng)達到了近代美學理論的高度,是“取外來之觀念與固有之材料互相參證”的作品。他在《人間詞話》當中提出了“境界說”。王國維率先將其提升到美學的本質(zhì)論高度,認為詞以境界為上。有境界則自有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詞所以獨絕者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