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葉與繁花——余怒詩選2005—2020》,收入了《枝葉》和《繁花》兩組短詩。系列四行詩《枝葉》簡淡微妙、疏朗空靈,“我”與山水草木相互映照,有著被清澈的流泉濯洗似的悅意,是作者的一次對自然情感的詩性重構,復蘇了中國古代詩歌《詩經》的傳統(tǒng)。而由數(shù)百首短詩連綴而成的《繁花》,搖曳多姿,意趣橫生,紛繁萬物系于一念,有著生
本書由北京師范大學中國當代新詩研究中心主任、著名評論家譚五昌主編,全書收入梁曉明、謝克強、安海茵、李立、薩仁圖婭、陳群洲、畢福堂、曾若水、陳頡等第二屆楊萬里詩歌獎全國大賽獲獎詩人及入圍詩人的作品二百余首,入選本書的詩篇以謳歌楊萬里的愛國主義與詩歌成就,贊美楊萬里故鄉(xiāng)江西吉水縣當今日新月異的發(fā)展變化為中心主題,審美藝術風
全書選取了詩人近些年發(fā)表在《詩刊》《十月》《星星》《北京文學》《揚子江詩刊》等雜志的作品。流泉的詩歌多從日常生活的細節(jié)著筆,呈現(xiàn)出經典質樸的語言光輝。在閱讀中,讀者感受到的是詩人流泉的靜水深流。流泉以其隱忍與冷靜,從容與自由,營造出了一種冷抒情的詩歌敘事范式。流泉的大部分詩篇都提供了一個時辰和地方,它是多重事物的交匯處
本書是以詩紀事詠史類詩文集。孫宗承在《自序》中所述:“風景故跡,歷歷在目,忠孝義烈,廣采臚陳,巨公名卿,綴其軼事”。作者將菱湖的風土人情、史事軼聞、名勝古跡、廟宇橋弄、桑漁農耕、時令節(jié)俗、忠孝名賢、金石書畫等等,包羅盡致,面面俱到。每一詩紀一事,每一事詠一詩,以詩紀事,以事紀詩,以詩存史,且以小注補其典籍出處,具有濃郁
《零點距離》一書為現(xiàn)代詩集,全書共分為四輯,第一輯:黎明的黎明,第二輯:最遠和最近,第三輯:風從心上來,第四輯:暗流等待涌動,共收錄逾120首詩,是近年來作者默默堅持詩歌創(chuàng)作的新收獲。作者又見伊人本名蔣德燕,是重慶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主張詩歌就是依靠強勁不絕的情緒和語言來表達,其詩作以抒寫內心世界作為基本的藝術取向,堅守其
該書稿是一本詩集,系作者多年來習作的合集。本書旨在運用傳統(tǒng)文化古詩詞之載體,吟頌世間萬物;B魚蟲、山川樹木、古今人物、名勝古跡、經典園林都在做著陛下以詩歌形式表現(xiàn)出來;從創(chuàng)作手法上來看分為:五言、七言、五絕、七絕等。作者創(chuàng)作詩歌遵循中國古詩詞寫作的傳統(tǒng)律韻格局,但又沒有完全墨守陳規(guī)律韻,在創(chuàng)作中與時俱進。全書共計七百
《金臺觀文叢》是由寶雞市金臺區(qū)文化和旅游局組織編寫的一套地方文化叢書,主要對寶雞市金臺區(qū)悠久歷史文化的一次整理和匯編。全書分為《金臺名勝楹聯(lián)集》《金石永年——金臺區(qū)金石碑刻拓片》和《歷代名人詠金臺》三冊。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喝酒,喝了再說》《說》《當下》《橋與墻》《寒冷與溫暖》《卸掉盔甲》《酒后的自由》《酒的力量》《酒仙太太》《酒中情》《敬》《分享才擁有》《乞丐》《迷醉》等。
詩人用詩歌的語言展示內心的體會和感悟,旨在為人們提供一場精神盛宴——寫社會人生,愛憎分明、充滿哲理;寫親情愛情,千滋百味、感人至深;寫家鄉(xiāng)風情,風景如畫、令人向往。詩作在悲情中暗藏希望,批判中透露贊美,具有高度的藝術性和審美性,表達詩人對生活的哲理思索和美好愿景,為讀者帶來智慧的啟迪和詩意的享受,這是本書的社會意義所在
本書內容包括:《生命》《我有一所房子》《混響》《潛水生物》《自白》《媽媽》《靈魂從靈魂給養(yǎng)》《是山花燦爛的力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