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訓》是明朝思想家袁了凡的訓子書,該書由四部分組成,分別是“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四篇文章各自獨立成文,而義理又一以貫之,講述“趨吉避兇”的方法;強調(diào)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該書糅合了儒釋道三家的思想學說,闡明忠孝仁義、諸善奉行以及立身處世之學。
本書選取了55位古今中外名人的教子案例,通過閱讀這些故事,讓我們看到那些曾經(jīng)叱咤風云、推動著歷史車輪向前發(fā)展的重要人物都是怎樣教育子女的,從而為今天的父母們奉上一套科學、實用、有效的親子教育方法,幫助他們從孩子的智力、個性、思維、意志等諸多方面努力,最終將孩子培養(yǎng)成才。
本書以班固、白居易、顏真卿、柳公權(quán)、范仲淹、張載、林則徐、左宗棠等陜西古代名人或長期居住在陜西的知名人物的人生經(jīng)歷為藍本,運用對比、線索式延展、故事體敘事等寫作技法闡述其在家教家風傳承方面的卓越貢獻和典型意義,同時選取文章中提及的典故、史實、文化常識等趣味知識進行分類展示,熔知識性與可讀性為一爐,是期望拓展知識面、提
本書將《袁氏世范》列入“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教育文庫”,在內(nèi)容上包括原文、注釋、大意、評析,原文、注釋、大意參考權(quán)威版本,力求權(quán)威、精準,引導讀者準確理解經(jīng)典內(nèi)容;評析結(jié)合現(xiàn)實生活,對《袁氏世范》進行系統(tǒng)解讀。
中國家訓文化系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文明古國的基因。家訓文化歷史悠久,嚴格地講,自家庭出現(xiàn)就產(chǎn)生了家訓,逐步形成家庭教育文化,從文字產(chǎn)生后的家訓,始自西周至晚清,連綿有近三千年的歷史。家訓文化社會影響深遠,古代家訓作品多出自明君、賢臣、卿大夫、文人、學者之手,他們都是政治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軍事家、文學
本書在參考大量權(quán)威古籍的基礎(chǔ)上,將《顏氏家訓》正文編寫分為原文、注釋和譯文三個板塊,并對生僻字詞進行了注音。
中華民族素來以有家教而著稱于世,我國不僅有數(shù)千年傳承不棄的重視家庭德育優(yōu)良傳統(tǒng),而且在歷史的長河中逐漸積淀發(fā)展成為一種家訓文化。這種民間大眾教化方式,對中國人成長成才具有永續(xù)習染和人格型塑作用,經(jīng)過反復實踐“學而時習之”的家庭教育,它與修齊治平的社會理想一起成為中國人治家教子的育人長效機制。家長們希望后輩子孫世代傳承家
本書選編曾國藩家訓139則,以光緒五年(1879)傳忠書局本《曾文正公家訓》為底本,以岳麓書社2015年版《曾國藩家書》為校本,并從中補入20余則底本未收重要家訓,按時間先后順序編排。全書遵循叢書體例,在每段家訓原文后,依次按照今譯、簡注、實踐要點的結(jié)構(gòu),全面解讀曾國藩為官、持家、育子、處事的思想內(nèi)涵和風格特點,重點揭
本書稿為中華家訓導讀譯注叢書之一,作者為清代呂留良,由張?zhí)旖艿茸g注。此次整理,以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呂葆中主持刊刻的明農(nóng)草堂印本《晚村先生家訓真跡》為底本,以中華書局2015年版《呂留良全集》、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呂留良詩文集》為參校本,并從《呂晚村先生文集》等中補入若干與家訓相關(guān)的篇目。全書共5卷16篇
《顏氏家訓》,七卷二十篇,北齊顏之推著。全書諸篇,內(nèi)容豐富,涉及家庭教育、讀書作文、養(yǎng)生雜藝、待客交游、宗教信仰等眾多主題,又一以貫之,皆以指引子孫后代立身揚名為本。雖然如此,顏氏的教誨,絕不以人格的喪失為代價,而是勉勵子孫后代成為修己以敬的賢人,進而向修己以安人的仁人、修己以安百姓的圣人邁進。此次譯注,遵循擇其善者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