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理學術》以交流倫理學研究為中心,展現(xiàn)*的倫理學研究成果,構建世界性哲學平臺,為世界各地的學者探究當今世界的倫理秩序之重建提供一個自由對話和學術切磋的公共空間,促進中國倫理學術融入世界,也力將世上的仁心仁聞納入中國倫理話語之中。此次聚焦海德格爾存在論的倫理學。
本書主要是追問無聊的哲學根源,闡釋無聊作為處身情態(tài)與意義的關聯(lián);以解釋學的思考呈現(xiàn)無聊與人生存境遇之間的關系,并對無聊在現(xiàn)代性中的現(xiàn)象進行批判;最后嘗試指明一條克服無聊、回歸本真自我的真正生存之路。
本書稿為國家社科基金后期項目。海德格爾與康德之間的關系問題是西方哲學的重要論題之一。本成果圍繞“在-世界-之中-存在”的時間論題,來探討海德格爾對康德時間學說所作的現(xiàn)象學解釋如何影響其前后期思想的轉型和思想的展開,對補充和推進國內學界研究海德格爾早期哲學、前
我可以說:“如果我能得到我想要的所有快樂,我就會很幸福!蔽乙部梢哉f:“如果我達到了較佳的自我完善,我就會幸福!薄锵·弗洛姆《存在的藝術》的第一部分闡明了占有和存在這兩種生存模式的本質,這兩種存在模式占主導地位的結果都是為了人類的福祉,人類的全面人性化需要突破由占有為中心到以活動為中心,由自私和以
《存在的藝術》是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和哲學家、法蘭克福學派重要成員艾里希·弗洛姆的著名作品,探討人的存在方式和存在價值,堪稱《愛的藝術》姊妹篇。 在這本書中,弗洛姆首先提出兩個問題:生活的目標是什么?人類生命的意義是什么?大多數(shù)人都認為他們想要得到幸福,即滿足自己的愿望,得到想要的東西。弗洛姆在此區(qū)分了占有型
世界上的各種文化為何如此依賴關于過去的虛構幻象?鎖在隔壁鄰居門口的自行車能不能稱得上藝術品?當人們沉默不語時,他們實際上在想些什么?高雅文化與庸俗文化如何彼此相關?在這本書中,克利斯托弗?巴特勒考察了現(xiàn)代主義思想家和藝術家做出的許多創(chuàng)新,表明了強有力的觀念和形式上的試驗如何創(chuàng)生出新的音樂、繪畫和文學,滲入20世紀和21
《西方左翼學者的馬克思主義觀/馬克思主義研究論庫·第二輯》主要反映西方左翼學者(其中既包括西方馬克思主義和后馬克思主義思潮與流派的代表人物,也包括諸多西方左翼“馬克思學”學者)的馬克思主義觀。《西方左翼學者的馬克思主義觀/馬克思主義研究論庫·第二輯》分十四章,作者從西方左翼學者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闡釋及其立足馬克思主義立
邁克W馬丁批評將施韋澤的倫理思想僅僅局限在環(huán)境倫理學這一理解進路,強調施韋澤的敬畏生命不是一條道德命令或道德規(guī)則,而是一個與自我實現(xiàn)密切相關的倫理理想主義。馬丁主要從自我實現(xiàn)、以自然為中心的精神性和倫理理想主義這三個方面展開對敬畏生命的解讀:(1)自我實現(xiàn)包含了分享他人生命的卓越品格;(2)倫理神秘主義不是不可知論,我
醫(yī)學的發(fā)展是一個過程,難免有缺陷的。藥物在摧毀疾病的同時也可能給人類釀成痛苦和不幸,要知道,全球1/3以上死亡的病例并不是疾病本身,而是因為不合理用藥造成的。在醫(yī)學顯得無奈的地方,如何維護生命的尊嚴?這是一個嚴肅的課題。 本書對基因學、免疫學、藥物的副作用、抑郁癥、毒品成癮、生育科學、癡呆癥、癌癥、安樂死等醫(yī)學的諸多
《生命觀視域下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探微》認為,只要自覺立足于人的有著生存需求和發(fā)展需求的整體性生命存在,追問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從而形成雙重問題意識:一方面,在生活中自覺追問,生活中出現(xiàn)的諸多問題有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法以使生命更有意義?另一方面,在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過程中追問,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對人們從根本上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