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書主要收錄二戰(zhàn)以前日本學者如梅澤和軒、足立喜六、中山平次郎、渡辺海旭、寺本婉雅等關于敦煌學研究的成果,按作者歸類,將他們所發(fā)表主要論文輯錄成冊,影印出版,以便學界利用相關資料,更好地推動敦煌學相關研究。本文庫輯錄原則是只收單篇論文而不收錄專著;不少論文后來收錄于論文集或學者的全集等,但一概保留一次發(fā)表時的原文,亦不翻
《國際敦煌學研究文庫(日本卷13日文版)》主要收錄“二戰(zhàn)”以前日本學者黑板勝美、本多惠隆、鈴木虎雄等關于敦煌學研究的成果。輯錄原則為只收單篇論文,且保留一次發(fā)表時的原文原貌。選題具有較高的學術資料價值和出版價值,對于促進中外敦煌學研究交流、推動敦煌學研究的進一步發(fā)展,保護、傳承、發(fā)揚中華文明具有重大意義,社會
《國際敦煌學研究文庫(日本卷12日文版)》主要收錄二戰(zhàn)以前日本學者關于敦煌學研究的成果,影印出版,以便學界利用相關資料,更好地推動敦煌學相關研究。本項目具有較高的學術資料價值和出版價值,對于推動國際敦煌學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目錄
《國際敦煌學研究文庫(日本卷11日文版)》主要收錄二戰(zhàn)以前日本學者關于敦煌學研究的成果,影印出版,以便學界利用相關資料,更好地推動敦煌學相關研究。本項目具有較高的學術資料價值和出版價值,對于推動國際敦煌學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本輯共收論文24篇,其中6篇為中國簡帛學國際論壇2018會議論文,其他18篇為投稿論文。全書涉及2019年5月新出土的荊州棗林鋪卜筮祭禱簡、安大簡、清華簡、包山楚簡、郭店簡、北大簡、里耶秦簡、岳麓秦簡、居延漢簡、2016年揚州新出土五代解除木人、歷代死人地券等多批出土文獻,內容則涵蓋了簡帛文獻學、古文字學、史學、早期文
《守護石窟》是由復旦大學牽頭發(fā)起,王金華教授和郭桂香編審組織成立采訪組,聯合敦煌石窟、大足石刻、云岡石窟、龍門石窟、麥積山石窟等共同實施中國石窟保護七十年口述史計劃的結晶。此計劃的實施殊為難得,被訪人多已80、90高齡,是與共和國共命運的一代人。從他們的口述中,不僅能夠了解新中國成立后石窟保護70年的發(fā)展歷程,還能從不
甘肅河西地區(qū)包括酒泉、張掖、武威等地,這里出土的墓葬文書十分豐富。本書對河西地區(qū)出土的漢魏、晉、五涼直至清代的喪葬文,包括鎮(zhèn)墓文、衣物疏、買地劵等,進行詳細解讀和考釋,并揭示墓葬文的歷史、文化、宗教和風俗的意義,還闡述了它對于俗字流變的研究和俗文學研究的價值。
山東地區(qū)是齊文化的發(fā)源地,齊文化遺存十分豐富。一直以來,齊文化都是經久不衰的研究課題,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也一直致力于推動齊文化的研究,組織召開了保護傳承視野下的齊文化學術研討會,學者們對于齊文化的深入討論成果被收入該文集。通過該文集,我們可以對齊文化有一個更加全面、深刻的認知,進一步推動學界對齊文化的關注和研究。
本冊收俄羅斯科學院圣彼得堡東方文獻研究所所藏西夏文藏傳佛教文獻約一百五十余號?瘫、寫本皆俱,卷子裝、蝴蝶裝、冊頁裝等均有。卷首常見精美的木刻佛畫,如《誦大白傘蓋母之惣持要門》等,而《金剛修習智火燒施要門》等又體現了以佛統民的西夏社會對佛教的理解與詮釋。
敦煌藏經洞的古藏文文獻,大約是被英國斯坦因(1905年)和法國伯希和(1908年)分別掠取了一半,其中很多重要文獻分藏于兩地。本書為西北民族大學、上海古籍出版社、法國國家圖書館三方共同合作,編纂出版包括全部法藏敦煌藏文文獻的圖版!斗ú囟鼗筒匚奈墨I》自2006年開始出版!斗▏鴩覉D書館藏敦煌藏文文獻(26)》為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