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圖文小百科》系列作品之一,兩位作者挑戰(zhàn)用極小的篇幅和極通俗的手法來探討宏大的課題:宇宙和藝術的創(chuàng)造力。作者用極其簡練、生動、仿佛日本俳句的語言,配合巧妙的圖像,以著名的哲學家、藝術家為例,為讀者同步講解了宇宙的誕生、生命的起源和人類創(chuàng)作的共通原理,并自然地引出出一個正能量的結論:行為產生結果,人類對自身的思考賦
本教材在內容體系上針對學生英語掌握程度而在課外教學材料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充實和完善。由于教學改革和知識更新,教學內容需要調整,以適應當前教學需要。按照教學大綱要求,本教材以概述(第1、2章)、原理(第3、4章)、技術(第5、6章)、分析(第7、8、9、10章)和應用(第11、12章)等5個環(huán)節(jié)為基本架構,但對具體內容進行
依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國務院〔2003〕394號令)、《國務院關于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決定》(國發(fā)〔2011〕20號),為規(guī)范山體崩塌、滑坡、溝谷型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質災害隱患現場識別,提高識別精度和識別效率,最大程度減輕風險,制定本指引。本文件內容由范圍、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術語定義、總則、崩塌隱患識別、滑破隱患
全書共分為9章,其中緒論主要闡述工程地質學的任務及研究方法,工程地質學在工程建設中的作用等;第2章至第5章重點講述地質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包括巖石、礦物、地質構造第四紀沉積物與地貌、地下水;第6章至第9章闡述工程地質問題,包括滑坡、崩塌巖溶、泥石流等主要不良地質現象及其防治措施,工程地質勘察的目的、任務、方法以及報告的
本書通過獨特的視角,從流體力學角度出發(fā),遵循氣溶膠類感染物的物理傳播特性,輔以計算模擬預測,分析還原了傳染性氣溶膠從感染者體內釋放,到最終被吸人后在他人呼吸道內傳輸沉積的完整過程。
本書從理論、方法到應用系統(tǒng)地介紹火成巖成因,主要內容包括熔體結構理論及其巖漿過程中的應用、實驗巖石學與相圖、巖漿的演化過程、超基性巖成因(形成與演化)、基性巖成因、中酸性巖成因、巖漿作用物理學、火成巖成巖作用特征及其工作方法、應用巖漿巖石學。
本書以地震應急指揮機構的震后應急響應為主線,全書共分為四章。第1章總論,介紹突發(fā)事件、應急指揮、應急響應;第2章為應急指揮機構,包括聯(lián)合國地震救援協(xié)調及美國、日本、俄羅斯應急管理相關的體系、系統(tǒng);第3章為地震應急響應案例分析,包括造成不同量級人員死亡的四川汶川、青海玉樹、四川蘆山三次地震,以及造成次生核事故災害的東日本
本書從系統(tǒng)背景到需求分析,再到系統(tǒng)的設計和各個功能的具體實現,全書涵蓋了互聯(lián)網GIS系統(tǒng)開發(fā)各個階段的關鍵內容。內容按照實際系統(tǒng)開發(fā)流程進行講解,循序漸進,使讀者更容易掌握知識點。同時對重點代碼做了注釋和講解,以便于讀者更加輕松地學習。
應急測繪是我國突發(fā)事件應急體系和綜合防災減災工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書以國家應急測繪保障能力建設項目建設為背景,系統(tǒng)闡述了應急測繪保障的基本概念、以往能力建設狀況和相關技術發(fā)展情況,詳細介紹了國家應急測繪保障能力建設總體設計以及航空應急測繪保障能力、應急測繪保障分隊能力、應急測繪中心能力和應急測繪資源共享能力等的設計
本書是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業(yè)工程測量技術系列教材之一,按照工程測量技術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實際需要,以任務教學為主線、理論知識為輔助的思路,根據2021年制定的“測量技術基礎”教學大綱和多種媒體一體化設計的方案進行編寫的。本書分為上、下篇共兩部分。上篇通過圖根高程控制測量、圖根平面控制測量、地形圖測繪、地形圖應用、測量誤差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