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引導學生建立CAD設計思維,擁有與實際設計接軌的專業(yè)技能為教學目的,不單純像軟件操作說明書那樣只講軟件操作,而是以設計實例為依托,實現(xiàn)了PKPM軟件操作、設計方法、基本概念與原理、實際實例在本書中的有機融合,使讀者學習過程更加高效。
本書主要介紹結構智能設計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工程應用。全書共5章,包括緒論、結構智能設計理論基礎、結構方案智能設計、結構體系智能生成、結構構件智能設計。其中,第2章簡要介紹了與結構智能設計相關的優(yōu)化設計方法和人工智能理論基礎。第3章主要講述項目初步設計階段結構方案選擇和結構找形相關的理論和方法。第4章重點介紹了結構體系自
本書主要的內容包括:結構設計總體要求,荷載與作用,混凝土結構,鋼結構,混合結構,大跨空間結構、超限及復雜結構與抗震性能化設計,砌體結構,地基基礎,結構計算分析與程序使用,消能減震與隔震結構,裝配式結構,結構改造與加固設計,人防結構,非結構構件、綠建低碳結構等?偨Y了本院在大量工程項目中的實踐經(jīng)驗,并結合國家相關規(guī)范、本
3D3S結構設計入門與提高
ThisbookistailoredtotheteachingrequirementsoftheStructuralDesignPrinciplescourseforcivilengineeringandroad,bridge,andrivercrossingengineeringmajorsinhighereduca
本書共七章。第一章為中國傳統(tǒng)木構建筑的基礎知識,主要介紹傳統(tǒng)木構建筑的歷史演變、傳承及清代官式建筑的外形特點、構造構成、應用范圍和建筑尺度等。第二章為清官式建筑木構架,從木構架的構造原理入手,分析了其獨特的受力方式、木構架的各種類型以及清代官式建筑中各類木構架的構造組合、區(qū)別及木構件的種類和名稱。第三章為清官式建筑翼角
本書根據(jù)教育.高等學校土木工程專業(yè)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對土木工程專業(yè)的培養(yǎng)要求和結構抗震設計課程教學大綱要求,結合《建筑與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規(guī)范》GB55002-2021和《建筑抗震設計標準》GB/T50011-2010等近期新規(guī)范修訂而成。本書主要內容包括:地震及結構抗震的基本知識;場地、地基和基礎;抗震概念設計的基本原則
本書系統(tǒng)地闡述空間結構健康監(jiān)測技術,涵蓋空間結構健康監(jiān)測系統(tǒng)原理、健康監(jiān)測測點布置方法、健康監(jiān)測數(shù)據(jù)處理方法、狀態(tài)評估方法、健康監(jiān)測物聯(lián)網(wǎng)技術等主要內容,詳細介紹荷載與響應多維傳感、大面域網(wǎng)絡傳輸、結構荷載分析、結構響應分析以及結構狀態(tài)評估等最新研究成果。
本書以施工臨時鋼結構為研究對象,介紹了臨時鋼結構材料性能和梁、柱的穩(wěn)定理論,講述了腕扣式鋼管腳手架、貝雷梁柱式支架和鋼棧橋三種典型施工臨時鋼結構的設計方法。為了達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目的,本書對碗扣式鋼管腳手架和貝胥梁柱式支架進行了典型事故分析,并分別針對碗扣式鋼管腳手架,貝雷粱柱式支架和鋼棧橋結構提供了典型工程實例,
第一章緒論1.1火災對建筑物的危害1.2結構抗火設計的目的和意義第二章火災升溫2.1火災的類型和特點2.2空氣升溫的模擬第三章建筑耐火等級及結構耐火極限要求3.1建筑耐火等級3.2結構耐火極限第四章高溫下結構材料特性4.1混凝土熱工參數(shù)4.2混凝土高溫力學性能參數(shù)4.3鋼材熱工參數(shù)4.4鋼材高溫力學性能參數(shù)第五章火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