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集收錄的論文圍繞志愿文化與科學傳播主題,分別從志愿精神與志愿文化、志愿服務與公眾參與、志愿者隊伍建設、志愿者工作創(chuàng)新等不同層面展開,結合博物館和自然保護區(qū)開展科普志愿服務工作的實際,對科學傳播與志愿文化發(fā)展進行了研究與探討。
本書系統(tǒng)闡述了社會工作三大直接服務方法之一的個案工作的基本理論知識。包括個案工作價值體系、個案工作者的素養(yǎng)、個案工作的基本技巧、個案工作的專業(yè)關系、個案工作的程序、個案介入模式等內容。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小組工作的起源與發(fā)展,小組工作的價值觀和職業(yè)倫理,小組工作的理論基礎和工作模式,小組動力學,小組發(fā)展過程與各階段技巧,小組的評估,小組工作在不同人群中的運用等。
本期文集重點討論“社會福利模式”,即在我國社會福利體系重新建構的關鍵階段,從最宏觀的視角討論社會福利的最根本性問題。書中不僅收錄了國內社會福利研究一流學者的文章,同時也收錄了英國、北歐、臺灣、香港等其它國家和地區(qū)的相關文章,構成了國際比較研究的視野。
本書共分7部分,內容包括:社會工作教育研究、企業(yè)社會工作研究、社會工作環(huán)境研究、社會工作范式研究、社會工作服務研究、企業(yè)誠信問題研究及附錄:重大活動紀實。
《面向公共服務的電子政務管理體系研究》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論、IT治理理論和現(xiàn)有的電子政務研究文獻,立足中國國情,研究了政府部門推進電子政務公共服務過程中管理體系建設中的核心理論問題。通過辨析電子政務管理體系的概念、構建電子政務管理體系的理論框架以及一系列的實證研究,本書力圖從理論層面系統(tǒng)地解釋面向公共服務的電子政務管理體
《中國轉型期的社會風險及公共危機管理研究》認為:危機既是危險,又是機遇。公共危機將現(xiàn)存體制和行為的偏差以及缺陷暴露出來,為我們重新審視自身的行為以及完善社會結構和政治體制提供契機。只有在危機中把握機會、在失敗中不斷學習、在進步中不斷反思、在發(fā)展中不斷創(chuàng)新,才可能轉危為安,順利度過我國社會轉型時期。本書由丁烈云博士等著。
《個案社會工作實驗教程》分為上下兩篇。上篇主要是個案工作技巧方面的訓練,下篇則圍繞個案工作的歷程設計了一些相應環(huán)節(jié)的實驗。每章中的實驗目的、實驗要求與實驗說明是實驗前的指引部分;實驗內容部分材料豐富翔實,可操作性強,可供教師根據(jù)教學時數(shù)的要求自行選擇合宜的內容;實驗評估部分可在實驗的過程中讓學員們思考,教師視時機進行分
《社會工作系列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社會工作實習與督導(第2版)》以社會工作實習的“問題”或“過程”為序進行專章介紹。第一章討論了社會工作實習的含義、意義和歷史,以及實習時間標準和常見實習形式;第二章介紹了社會工作實習的五大主要目標及不同標準分類下的實習內容;第三章分析了學校、學生、機構、案主、學
“個人+社區(qū)+城市≠國家”國家的運轉不是簡單的公式。社會開放,為中國打開了機遇之門,為中國的經濟和社會發(fā)展帶來了巨大挑戰(zhàn)。層層行政機構都在發(fā)生著變化,作為國家政策執(zhí)行者的公務員、政府機構和社會組織究竟應該在這樣的境遇中扮演什么樣的角色?《重民時代》是作者十余年來,對百余家政府機構、民間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