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財政學》突出了公共產品和公共選擇原理方面的內容,并著重分析了納稅人與國家政府之間的委托代理關系。在方法論方面,初步介紹了公共財政學中的邊際分析等方法。同時注重吸收新的理論研究成果。區(qū)分了“共同需要”和“公共需要”,這兩個詞極易被混淆,甚至被當作同義詞使用;對市場失靈
國家稅務總局編著的《保險業(yè)(2010年版)》以新企業(yè)所得稅法、新企業(yè)會計準則及新保險法為依據,緊密結合保險業(yè)經營和會計核算的特點而編寫。它主要適用于稅務部門負責保險企業(yè)所得稅管理的管理員、評估員和稽查員,同時也為保險企業(yè)財務人員提供參考。
《房地產企業(yè)全程納稅籌劃(第二版)》,本書包括:納稅籌劃的全程控制、納稅測算的基本方法、房地產企業(yè)前期準備隊段的納稅籌劃技巧等內容。
這是一本較為通俗的中國古代賦役制度史話,按照時代敘述,既闡明了史實,又總結了歷史特點。中國古代賦役演變有著循序性、反復性和差異性特點。循序性是指賦役制度改革步步相接,前后相承,完全根據當時政治、經濟形勢的發(fā)展變化而提出;在演變過程中,在某個時期、某一稅種方面,也有消失之后復出現象,表現出反復性;由于各地區(qū)經濟發(fā)展不平衡
《三農熱點面對面叢書:農村財政與稅務知識讀本》是廣大基層干部、農民和農業(yè)院校師生學習和了解理論和形勢政策的重要輔助材料,也是社會各界了解“三農”問題的重要窗口。希望本叢書的出版對推動“三農”工作的開展和“三農”問題的研究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也希望廣大讀者提出好的意見和建議,以便我們更好地改進工作,服務“三農”。
《財政支出學》是普通高等學校財政學專業(yè)的主干課程,是在開設“財政學”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學習財政支出知識的一門專業(yè)課。最近十幾年來,《財政支出學》教材的體系和內容不斷發(fā)生變化,這些變化主要來自以下三個方面:(1)我國財政理論界的研究成果不斷地融入《財政支出學》教材中去。(2)我國財政改革的實踐不斷地融入《財政支出學》教
《2010-2011中國稅收發(fā)展報告:“十二五”時期中國稅收改革展望》具體到稅收改革,“十二五”規(guī)劃指出要按照優(yōu)化稅制結構、公平稅收負擔、規(guī)范分配關系、完善稅權配置的原則,圍繞完善稅制體系建設、擴圍增值稅、調整消費稅、深化個人所得稅制度改革、繼續(xù)“費改稅”改革、推進房地產稅改革、健全地方稅體系等七個線索全面展開,其基本
戰(zhàn)時消費稅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國民政府對特定消費物品徵收的一種稅。抗日戰(zhàn)爭開始後,大片國土相繼被日軍侵佔,有些省因財政困難,自行開徵貨物通行稅、產銷稅、百貨餉捐等各種稅捐。此行彼效,愈演愈烈,廣東、廣西、湖南等十二省各自為政,處處設卡,對通過貨物重重徵稅,導致物價上漲。重慶國民政府根據這些情況,經第三次全國財政會議決定裁廢以
《中國財政支出拉動農村居民消費研究》首先根據研究內容和目的的需要對財政支出促進居民消費的理論進行了總結性的論述,然后基于匯總數據利用統(tǒng)計和計量方法,從農村居民的消費水平和結構兩方面出發(fā),利用多角度、多層次和多類別的對比手法對農村居民消費水平和結構進行細致描述和綜合評價。并運用協整和誤差修正模型,對我國財政農業(yè)支出與農村
《中國開征碳稅:理論與政策》主要內容包括:開征碳稅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碳稅的國際經驗與借鑒、開征碳稅外部約束的理論分析、中國開征碳稅的障礙分析等。中國作為能源消耗大國和CO2排放大國之一,節(jié)能和減排的壓力也與日俱增,節(jié)能減排工作已經成為政府重要的政策目標。節(jié)能減排作為落實節(jié)約資源、環(huán)境保護這一基本國策的重要內容,是當